为激励和引领中山广大政法干警进一步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在全社会展现政法队伍的时代风采,广泛宣传政法英模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中山市委政法委、中山日报社联合开展“不负人民重托 坚守政法初心”中山市首届“十佳政法人物”评选宣传活动。本报特开设专栏,逐一介绍各位候选人优秀事迹。
作为人民调解员,他们守初心、担使命,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在维护社会稳定第一线,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在古镇镇综治办(司法所)任职的袁杜智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袁杜智自2016年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以来,热心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为居民群众维护合法权益,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由于表现出色,他曾获中山市“十佳调解员”等荣誉称号,任职的调委会荣获司法部表彰的优秀集体、中山市第二法院颁发的优秀调解组织等奖项。
从法律教师到调解能手
“我觉得调解员是一名“厨师”,要调解的事包含了人生五味:损害伤亡的酸、破镜重圆的甜、工伤劳资的苦、争产分崩的辣、合同借贷的咸,无论是什么味道,都必须以法律为准绳,以情以理以法开展调解工作……”一说起调解工作,袁杜智就两眼放光,滔滔不绝。
袁杜智原来在广州某职校当法律事务教师,出于对政法事业的热爱,2016年他决定回到家乡古镇镇,发挥熟悉法律的专长当一名基层人民调解员。
报到的当天,袁杜智就主动到镇内某村委会调解室参与调处一宗因民宅失火导致人员伤亡的赔偿纠纷。当40名受害人家属在村委会看到调解员抵达时,他们流露出喜悦的神情。
此案经过长达7天“白加黑”的拉锯谈判,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共识,如期拿到赔偿金的受害家属对努力工作的调解员十分感激。
自此,袁杜智就暗下决心力当一名优秀的人民调解员和普法骨干,全力为社区居民化解纠纷、排忧解难。于是半路出家的他就拼命向同事、书本学习,不断地在实践中提高调解技巧,他也渐渐从职场小白成为一名调解能手。
“要当好人民调解员,首先要热爱这项工作,不怕苦不怕烦。”在袁杜智看来,摆正心态,换位思考是一个优秀人民调解员的基本条件,只要这样调解的时候才能不先入为主,做到公平公正。
调解案件的当事人给袁杜智(左一)送锦旗。
6年来,袁杜智共成功调处疑难纠纷案件100余起,涉及金额约1500万元。在他所调解的案件中,矛盾双方当事人都对他心悦诚服。
通宵调解让失和夫妻重归于好
2020年7月,古镇综治办接派出所报称,晚上9时辖区有一对夫妻当街争抢孩子,互不相让,发生激烈纠纷。这一对夫妻原先在广州市生活,他们经常因家庭琐事发生矛盾。妻子一怒之下带着8岁的孩子投靠中山市的闺蜜,丈夫苦苦寻找3个多月,当天终于古镇镇找到了妻儿,随即发生当街争抢孩子的闹剧。
鉴于此案一般不纳入治安刑事案件,但放任不理可能会导致矛盾升级。为和谐化解纠纷,当即袁杜智和另外一个女调解员马上到派出所进行调解。初期,妻子去意已决,双方怨气十足,孩子泪如泉涌。几经调解,成效甚微。
当调解陷入僵局后,袁杜智和女同事采用“背靠背”的方式,让夫妻双方回忆从相识、相恋到相爱的过往甜蜜经历,力劝夫妻双方珍惜感情、珍惜家庭。
“你那么爱你儿子,那你知道父母离婚对他的伤害有多大吗?”“单亲家庭对小孩成长影响很大,他会一直活在缺爱的阴影下。”袁杜智苦口婆心地从小孩成长的角度向他们劝说。
凌晨5时,经过长达9个小时调解,双方终于达成和解。“爸爸妈妈,我们一起回家吧”,在孩子的说话中,一家三口乘上回家的汽车。
“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所以无论多久,我都要想方设法,让夫妻两人放下成见、重归于好。”袁杜智说道,简单的话语里透露着他对调解工作的热爱与执着。
坚守初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地球不爆炸,调解不停止。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一接到案件,袁杜智就第一时间赶到,用耐心和诚心化解矛盾、止定纷争。“把矛盾化解于荫芽,才能不造成恶性案件,才能有平安稳定的社会大局。”
6年的调解生涯,袁杜智有艰辛、有付出,有收获,也有感悟。调解工作每天面对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有过误解,受过委屈。不管多苦多累,他是还坚持人民调解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用情理化解千家心结,用法律维护当事人权益。
“人民调解虽然岗位平凡,却对社会和谐稳定起着重大作用。”袁杜智说,当成功化解了纠纷,看到双方当事人比较满意的时候,就特别有成就感。
为了实现边界地区的和谐稳定,2020年,袁杜智还主动参与中江跨界调解室建设。在跨界调解室成立的一年多里,通过联动调解调查机制,两地的调委会互通互补,大大提高了纠纷案件的调解成功率,其中包括某灯饰公司的货款纠纷案、某酒店的装修合同纠纷案等案件,得到二地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
袁杜智到学校进行普法宣讲。
此外,袁杜智还经常化身“普法宣传使者”,利用节假时间,前往机关、学校、社区、公园等地,进行普法宣讲,正确引导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依法维权,帮助群众构建和谐幸福家庭。
◆文/蔡伟强
◆图由古镇镇综治办提供
◆编辑:陈吉春
◆二审:方嘉雯
◆三审:陈伟波
◆终审:赖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