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轻拂,芦苇摇荡,稻田飘香,白鹭翻飞……沐浴着冬日暖阳,如织的人流在南朗街道左步村漫步稻田或穿行街巷。在今年“十一”旅游高峰期,这个村民约1200人的“网红村”曾一天接纳超过2万名游客。
近日,继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后,左步村成功申报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这既是左步发展的机遇,也是重大的挑战。如何按照景区的模式规划、管理乡村?乡村景区化如何不影响村民生活,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近日,记者来到左步村寻找答案。
▋把握机遇,创新探索乡村运营模式
沿着南朗街道南冲路一路向东,距左步村还有2公里的一处空地上,一个占地超过2000平方米的停车场上停放了不少车辆,游客们停下车辆,步行入村。火爆的乡村旅游给当地百姓及村集体带来丰厚收入的同时,也给村内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条近2公里的入村通道,假期期间常常车满为患。节假日的左步村停车和入村都非常不方便,让玩乐体验大打折扣。11月中旬,左步村正式开通游客接驳专车,从南朗建发公司停车场到左步村口牌坊,一块钱就能抵达,免去游客停车难的困扰。同时,周末入村的车辆都需停放在停车场,也减轻了村庄内的交通压力。
左步村党支部书记林庆标表示,此前因为游客太多,自驾车常常把环村道路堵得水泄不通。为了改善交通条件、优化停车环境,左步村在2021年对村口一处空地进行了改造,建成了一个有过百车位的停车场。为配合停车场的使用,左步村联合中山市南朗声屏文旅公司、中山市公交集团,推出了全新的游客接驳专车服务,从停车场到村口牌坊一站到位,几分钟就有一班,缓解了交通拥堵的状况。
近年来,左步村基础设施建设愈渐完善、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一派蓬勃兴旺、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座古村升级为一个国家级旅游景区,如何紧抓机遇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发展,成为摆在左步基层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怎样在既不打扰村民生活、又能维护乡村美丽环境的前提下,把人流量转化为村集体发展的动力,为集体增收、助村民致富呢?
市委农办派驻左步村第一书记孔宪坤告诉记者:“我们创新探索出市属国资企业+镇属资产公司+村集体+村民的运营模式,建立多股权架构,尽各方之力,聚各方资源,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该模式为推动左步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目前,左步村已经与翠亨声屏文旅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且已有具体的项目落地。她表示,接下来,左步村将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引领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四议两公开”带动村民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和发展,让村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同时,村“两委”将继续努力争取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左步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带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规范管理,村集体有了第一笔旅游经营收入
在乡村景区管理方面,左步村“两委”刚刚走出了规范化的第一步。在3A旅游景区成立后,村“两委”率先统筹了村内的空间资源,把零碎的土地整合为景区物业发包竞投,使村集体有了第一笔可观的旅游经营收入,并建立了持续性的收入机制。在村口处的左步市场,一排排整洁统一的木色古韵摊位车有序地分布在村道两侧,干净平坦的路上不时出现三两游客骑着景区内的黄色观光车欣赏沿途乡村景致。
孔宪坤介绍,不久前,村“两委”开始对这里进行规范管理,统一规定摊位的面积和样式。在第一期发包竞投中,划定的22个摊位全部以原先十倍的价格租出,半年间为村集体带来七万多的收入。这笔收入将用作景区日后保安、保洁及维护的经费,为将来乡村景区的更规范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美丽经济”把人流变现,带动左步村民致富。今年59岁的村民张阿姨是左步市场发辉云吞店的店主,记者在店面见到她时,她正坐在门外的小方桌前包云吞,双手麻利,力度均匀,几分钟时间就包好了一大盒。据介绍,自1983年起,张阿姨一家就在自家楼下开店卖云吞,一卖就是几十年,云吞的风味收获了不少老街坊的肯定。乘着左步村发展美丽经济的东风,张阿姨在村干部的鼓舞和号召下,于今年10月份以月租2400元租下了左步市场的一间约70平的铺位,把云吞店搬来这里继续经营。张阿姨透露,店里一碗招牌云吞售价10元,连续两个月以来,周末时每天会有3000多位顾客来店消费,平时每个工作日也能迎来1000多位顾客。乡村振兴红利进腰包,让张阿姨乐开了花。“近年来村里漂亮多了,越来越多人来附近旅游,火爆的人气也带旺了我家小店的客源,搬来这里之后生意更加红火,我赚的钱也多了些,日子自然过得更美满喽。”张阿姨说。
▋添新业态,老屋活化变身艺术画廊
左步村是孙中山先生祖居地,同时也是革命家欧初、漫画大师方成、影星阮玲玉的故乡。此处延续了农耕文明,并充分利用优美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文旅产业。文化赋能可以避免同质化,实现乡村文旅的差异化发展。短短数年间,左步村人开拓创新,创建了中山市首个村级人文历史展览馆——左步村历史人文展馆。此外,左步书屋、风水林公园、古牛棚遗址文化公园、3D彩画街等也先后为乡村注入了文化气息。亲子游、研学游、户外拓展、餐饮、民宿以及正在修建的画廊……各类新业态正在左步村不断涌现,进一步吸引和留住更多游客。
干练的孔宪坤引着记者在左步走街串巷,途经已落成的阮玲玉广场、庄重的孙文谒祖祠和古朴的阮氏大宗祠,来到位于方成漫画广场附近的一处老宅前。老屋质朴的外墙被竹架牢牢包围,内部传出装修施工的机器轰鸣声。这里正在活化中逐渐焕发新颜,预计在12月中旬建成一间艺术画廊向公众开放。
来自沙溪镇的涂少芬正在屋外监工。“左步村浓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吸引我,而且村子的景色很美,在它成为‘网红村’之前,我便已时常和先生相伴来此游玩散心。”今年五月份,芬姐和姐姐一起来到左步村,决定长租下这栋老屋,将它改造为画廊。涂少芬与记者畅谈设计理念,她计划在保护老屋外墙不变的前提下,对其内里进行活化及加固,将内部改造为复式结构,在屋顶开天窗解决老屋采光问题,并融入现代元素,打造新旧结合的韵味画廊。老屋翻新意味着更高的成本,但她认为,保护和利用左步村的古民居,对于传承文化,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美丽经济,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她坦言,自己开画廊不为谋利,只是想以艺术会友,届时欢迎喜好书画、志趣相投的朋友齐聚画廊交流,与此同时也能更加丰富左步村的文化内涵。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冷启迪 见习生 余晓霖
◆图+1、视频拍摄/记者 冯明旻
◆视频编辑/刘建满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朱晖
◆三审: 徐小江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