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大门口pH值实时监测、生产大楼屋顶的光伏发电设备已投用半年、工人减半产值却保持高位……中山广盛运动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盛运动器材”)绿色发展之路渐入佳境。近日,记者走进这家全球高尔夫球隐形冠军制造商了解到,生产全球四成以上高尔夫球具的广盛运动器材,近年来不断探索转型升级的路径,向技改要效益,今年有望突破30亿元产值,订单已排到2022年年底。
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制作高尔夫器具。
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今年4月印发的《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中“培育一批具有世界一流制造能力的加工贸易及代工制造龙头企业”的精神,广盛运动器材将不断提升研发和制造技术,深耕国际市场。
■绿色高质量发展渐入佳境
节能减排见成效
“这栋三层楼是生产大楼,楼顶的光伏发电设备已投用半年,有效降低碳排放。”广盛运动器材副总经理冯犇介绍,响应国家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有关政策,公司成立了节能减碳改善专案小组,进行节能降碳的改善工作,关键一步是从光伏发电、电池储能等方面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低碳能源比重,上半年安装的生产大楼屋顶光伏装机容量为302kw,预期年发电38万kwh,减碳350吨。根据计划,广盛运动器材预计在3至5年内完成所有房屋屋顶的光伏发电安装,包括两个工业园区的生产大楼、办公大楼、宿舍,届时可以减少15%的购买用电,每年减碳1万吨左右。
冯犇介绍,广盛运动器材目前每月电费超过500万元,用电高峰时的用电量更大。除了光伏发电,还通过重点高耗能设备的改造升级,提高设备能效等级,达到节能减碳提速增效的目的。如在废水废气环境治理方面投入了数千万元,购置了先进的VOCs废气处理RTO设施,减少有机废气的排放。在产品研发、材料开发和工艺设计方面,使用绿色低碳技术,并在材料、水等资源的循环利用方面,鼓励全体员工开展绿色低碳行动。
广盛运动器材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最多时达到1.3万余名员工,近年来,每年投入数千万元,通过购买先进设备和开发新的智能制造技术,不断提高自动化比例,目前员工减少至7000多人,总产值一直保持稳定。
广盛运动器材生产车间。
■持续20年占据市场近半壁江山
危机中育新机
《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指出,继续深耕欧美日韩等市场,优化拓展国际市场。冯犇表示,公司一直倡导“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在生产技术上不断精进,在制造工艺上不断创新,使公司保有持续竞争力和旺盛生命力。从1990年在中山设厂至今,广盛运动器材持续20年占据全球高尔夫球具市场近半壁江山,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商,未来也将继续深耕全球市场。
广盛运动器材主要从事高尔夫球头和球杆的生产制造,其中,球头采用不锈钢和钛合金材料,而球杆则选择日本进口的碳素纤维作为原材料。在生产工艺方面,基本涵盖了加工行业所需要的焊接、铸造、锻造、喷涂等相关技术。“投入大量研发资金的同时,鼓励全员参与技术创新。”冯犇介绍,公司成立了技术改善小组,设有提案奖,提案一经采纳,提案人将获得不同额度的奖励。同时,“近年来,公司一直努力打造幸福企业,持续提高员工待遇和福利,改善员工生活和工作环境。”据悉,广盛公司成立了跑步、登山、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高尔夫球、瑜伽、读书会等社团,丰富员工业务生活,提升员工归属感。
“2019年,公司实现24亿元营收,受疫情影响,2020年营收略有下降,为21亿元。”冯犇表示,因为疫情影响,很多行业的产能转移到中国,使得国内不少企业的订单增多,广盛运动器材就是如此,坚持危中有机的指导思想,并在危机中育新机。在疫情影响下,聚集性的运动无法开展,而高尔夫球运动场地空旷,属于非接触式的运动,受疫情影响较小,加上这项运动在国外普及率高,打球人数不断上升,使得相关产品的需求量相应增长,广盛运动器材今年营收有望突破30亿元,而目前手头的订单已排到2022年底。
“公司也积极响应国家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政策,依托对碳素纤维和钛合金等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技术,近两年开发了锅具、旅行餐具和登山杖等产品,打造自有品牌。”冯犇表示,钛合金产品因原材料成本高,价格相对较高,尽管目前市场份额不大,但随着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消费氛围将逐渐形成,市场潜力可期。
◆文/记者 徐世球 通讯员 林美碧
◆图/记者 文波
◆编辑:陈吉春
◆二审:方嘉雯
◆三审:赵学民
◆终审:赖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