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墨镜、打扮时髦,如今48岁的阿罗(化名)从事着家装工程,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与他接触的人也许不知道,他曾是一名“瘾君子”,反反复复强戒多次,硬是戒不断。幸好家人和中山市小榄镇永宁社区的禁毒帮教专干梁熀培没有放弃他,他痛定思痛,将毒瘾戒掉,拥抱幸福人生。梁熀培如今还经常让阿罗为社区“现身说法”。
自2000年9月入行以来,梁熀培迄今已在这个岗位兢兢业业21年,帮教戒毒康复人员58人回归正轨。其中58人都保持着3年没有复吸的记录,42人保持着5年没有复吸记录,22人已经10年或以上没有复吸。由于他出色的工作表现,梁熀培先后荣获“中山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社区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日前,2021年第三季度“中山好人榜”出炉,他榜上有名。
▲梁熀培从戒毒学员身边的问题着手,为他们找到人生的正确方向。
01
从边缘青少年帮起,一帮就是21年
先后获得“全国十大首富村”“中国百强村”等荣誉称号,小榄镇永宁社区是中山经济发展中公认的“明星社区”。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期,富起来的永宁社区也面临一些成长的烦恼。譬如治安问题频发,村里出现一些“瘾君子”。2000年冬季的一天,中山市永南日化厂驻湖北武汉的业务员梁熀培回乡休假,一位在永宁社区北村担任负责人的老朋友跟他聊起一件颇为“头疼的事情”:村里有不少吸毒人员,更让人担心的是,一些思想行为有偏差的青少年已经处在吸毒边缘,随时可能误入歧途。
说完这事,这位负责人也没有绕弯,直接邀请梁煌培回村帮忙。
此时的梁熀培在所在公司摸爬滚打多年,从事市场开拓工作,收入不菲。一边是眼前这名忧心忡忡的老朋友,一边是无论在中山还是全国还是一个充满未知的戒毒帮扶领域。为此,他犹豫了一阵子,最终还是答应了。梁熀培没有想到,这一点头,就让他在这个领域深耕了21年。
一开始,他通过调研发现比起戒毒帮教更严峻的是,村里还有一群不务正业的边缘青少年。梁熀培说:“当时我觉得吸毒人员已然这样了。我们可以慢慢帮慢慢教。但有一群经常不务正业、流连娱乐场所的青少年,我们必须把他们拉回来。”
梁熀培一边做这些边缘青少年的走访工作,一边谋划着给普通在校的青少年也打一剂“预防针”。2001年年底,梁熀培找到北村负责人,说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我想组织一批村里的五六年级学生代表到禁毒所参观。怕家长反对,我们采取自愿报名吧。”这位负责人听后非常赞同。
令梁熀培没想到的是,居然有160多名学生家长为自己的孩子报了名。这么多人,戒毒所会接受吗?梁熀培赶紧找到辖区派出所,通过所长联系了中山市戒毒所。
戒毒所认为,一个村子能够有如此觉悟,开展这样的预防教育活动,在当时还没有村子这样做过。几天后,村里出钱租了4辆旅游大巴,由村委6名干部陪护,浩浩荡荡开到了戒毒所。戒毒所所长亲自向同学们介绍毒品的种类、吸毒的危害,同时找来戒毒人员现身说法,整个过程持续接近3个小时。这件事对村里的触动很大,许多家长通过孩子的讲述也受到教育,这为村里往后开展的禁毒预防教育打下了基础,防毒、识毒、拒毒的良好风尚村里很快形成。
▲毒品的种类警示大家吸毒的危害性。
02
帮扶一个人,挽救一个家
“无论是帮扶边缘青少年,还是帮教戒毒康复人员。我们都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站在从业21年的今天回头望,梁熀培说,曾经帮教戒毒人员是大家公认的世界级难题,如今面对这些棘手的“迷途羔羊”,自己已经驾轻就熟。他分享道,与这些误入歧途的青年接触不能居高临下地说教,更不能把他们单独割裂出来,只帮助一个人。他往往从这些人身边人和身边事着手,分析导致他们误入歧途的家庭环境、社交环境,缩小负能量,放大正能量。
边缘青少年小玉(化名)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父亲在小学一年级病逝后,母亲常年在外打工,对她不管不顾。没多久,她和一名吸毒青年同居了。“每一个人都处在各种的社会关系里。她的行为都能在这些人身上找到答案。”梁熀培说,小玉的问题是典型的家庭温暖不足。然而比起帮她找回家庭温暖,更迫切的是,和小玉搭上话。
当梁熀培从小玉的朋友口中得悉,小玉因家庭贫困对物资需求比较强烈时,梁熀培开始买一些日用品送给小玉,邀请小玉坐下来聊天。聊天内容自然不是“劝分手”,大部分是生活琐事。另一边厢,他向戒毒青年发出警告,不管他如何吸毒,都不能诱骗小玉染上毒瘾。梁熀培还积极劝解母亲回归家庭,女儿才是她长期需要经营的事业。梁熀培和小玉身边不下10个人建立了联系,给予一起关爱小玉的建议。长达一年多的帮教,小玉慢慢接受了“老朋友”梁熀培建议,离开吸毒青年。其母亲也开始回归家庭,修复这段冷淡的母女关系。如今小玉已经结婚生娃,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梁熀培说,帮扶戒毒人员有异曲同工之处。他总结发现,大部分接受强戒后的戒毒学员都有着强烈的戒毒意愿。然而他们敏感脆弱,之所以复吸,有可能是家人无意的一句刻板印象、否定的语句,有时候是不经意碰上过去的“朋友圈”,有时候是回归社会、尝试就业创业时处处碰壁。只要对症下药,从戒毒康复人员的身边环境入手,将有利于他们戒毒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营造得更和谐,戒毒康复人员自然不会再走上那条不归路。
同是永宁社区禁毒帮教专干的罗庆中也是永宁人,初中时参加过梁熀培2001组织的戒毒所预防教育活动,印象深刻。大学毕业后,罗庆中回到社区。他说,梁煌培是一位慈祥的前辈,名副其实的中山榜样。当工作中要接触肺结核、肝病、艾滋病等戒毒康复人员时,他始终把安全留给同事,把危险留给自己。而当面对复杂的帮教工作,他更像是一个深谙规律、经验老到的厨子,“庖丁解牛”般将问题迎刃而解,毫无保留地给予后辈经验。罗庆中表示:“梁熀培常常和我们说,帮助一个戒毒康复学员,就能够挽救一个家。夜幕降临时,永宁就会多一盏幸福的灯火。”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徐钧钻
◆图+1/记者 王云
◆编辑:蓝运良
◆二审:朱晖
◆三审:吴森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