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正把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中山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闫东平11月24日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目前市工信局正从加紧完善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建设等入手,全力推动中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01
扶持制造业“数字化”突围
“市镇两级将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扶持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项目。”闫东平介绍说。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是中山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制造业企业强身健体、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市工信局正加紧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抓住数字化转型这个“牛鼻子”,打响数字化攻坚战,加强组织推动,加大投入引领,全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突围。
首先聚焦工业企业,开展标杆示范引领。将发挥典型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标杆示范建设工作。支持广大中小型制造业企业 “上云用云”,鼓励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提供高质量、低成本、快部署、易运维的云端数字化应用解决方案。完善扶持政策,设立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扶持运用智能化装备和数字技术开展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等项目。
其次聚焦产业集群,开展数字化协同转型。用足用好政策,深入推进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建设,继续推动灯饰照明、五金锁具、板式家具等制造资源集聚程度高、转型需求迫切的重点制造行业产业链、供应链,“一群一策”“一园一策”实施数字化转型。
此外,聚焦公共服务,提升数字化支撑能力。集中资源引进和培育国内外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赋能平台,支持平台汇聚数字化智能化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强产业园区数字化管理全面为企业数字化发展护航。
02
集中优势资源培育新兴产业
市工信局将坚持锻长板与补短板齐头并进,抢抓“双区驱动”“双城联动”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超前布局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未来前沿产业,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健康医药、高端装备制造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积极对接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规划建设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加快引进激光材料、光电器件、激光光源模组、激光器等生产企业,打造光电产业聚集区。深入实施《中山市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积极布局5G相关产业发展。
培育健康医药产业方面,将加大与港澳、深圳、广州等地生物医疗产业的合作,努力建设大湾区健康医药产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依托中科院药物创新研究院中山研究院等创新载体,改造提升火炬区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华南现代中医药城等园区,积极谋划建设西湾医药与健康产业园,打造中山市健康医药迅速成长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设立广东粤财(中山)生物医药投资基金,进一步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
巩固提升“高精尖特”装备制造业方面,积极参与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区建设,集中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强的龙头企业项目。争取突破一些“卡脖子”技术。开展装备制造企业与技改需求企业供需对接,提高装备本土化配套率和智能制造水平。
03
加快产业载体升级改造
据介绍,我市正在积极建设省级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园,并且加快村镇工业园等产业载体的升级改造。“我们将加快村镇工业园整体改造提升,谋划建设新的产业平台和载体,为招引创新型优质企业项目、提升产业竞争力腾出空间。”闫东平说。
首先,坚决打好村镇工业园改造攻坚战。坚持“一园一品”,主动开展招商引资项目与园区资源匹配对接,推动园区产业向高质量迈进;其次,加快中山市大型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规划打造我市承接珠江东西两岸产业融合发展的高端产业集聚区;此外,积极建设省级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园。以南区科技产业园、火炬区健康科技产业园成功创建首批省级产业园为契机,继续推动其他镇街园区创建工作。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黄凡 通讯员 邝坚
◆图+1、视频摄制/记者 缪晓剑
◆视频编辑/陈晨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查九星
◆三审: 陈浩勤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