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关独居老人在家中摔倒、突发疾病甚至离世后无人知晓的事件有发生,令人揪心。截至2020年年底,中山市户籍人口190.9万人中,60周岁以上的户籍人口约29.5万人,老龄率达15.5%。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向老年人提供智慧养老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中山公用水务党委在市国资委党委、中汇党委、中山公用党委领导下结合自身业务,扎实开展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近期就上门为28户独居老人安装智慧水表。当独居老人家庭12小时内水表读数低于0.01立方米平台就会立即收到报警。
86岁的黄婆婆在2004年搬到竹苑社区银竹街,2010年老伴离世后十多年来一直独居。
记者采访当天,她拄着拐杖来到街心公园,在一张石凳坐下。他告诉记者,因患有陈旧性骨折,其关节异常粗大。对于年轻人来说简简单单的抬腿走路,对于她来说却十分费劲。虽然家住2楼,上下只有24级楼梯,对于黄婆婆来说无异于一场“马拉松”。
“我儿子今年也66岁了,退休后和家人住在光明路一间房子里。没有条件接我一起居住。但他每天都很担心我的安全,担心我腿脚不稳摔倒都没有人知道。”自从中山公用水务党委为她安装了智慧水表,母子俩放下了心头大石。“这下他也放心了,我也安心了。”黄婆婆高兴地说。
同样点赞该做法的还有东区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马力。马力说,竹苑社区、花苑社区是目前东区街道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两个社区。养老压力大、老年人需求多样,独居或空巢老人的数量也最多。过去东区街道通过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社工,分门别类对老人开展每周或每月上门探访。“老实说,凭购买服务,我们的社工很难做到7天24小时对独居老人开展服务。有了该设备,我们只要轻轻打开小程序,就能实时查看老人的用水情况。发现异样,可以立刻开展服务。”
中山公用水务中部片区党支部书记、中部分公司经理徐嘉樑带记者来到黄婆婆家的水表介绍说。智慧水表只需在普通机械水表上加装智慧抄表模块,内含有物联网及通讯功能的摄像智读模块,不影响用户的正常用水。住户用水量可在线实时传输至远程抄表信息管理系统,独居老人家庭如果12小时内,水表读数低于0.01立方米,平台便会接到报警,并将信息反馈给街道、居委会工作人员。社区居委会将第一时间排查老人的安全情况。“前不久,花苑社区大柏山的一户独居老人在安装了我们的智慧水表后启动了报警。我们第一时间通知了社区工作人员,原来是老人到子女家暂住。虽然是虚惊一场,老人却对我们的做法却很认可,表示日后更有安全感了。”
中山公用水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志洁表示,目前中山公用水务主要将东区街道作为试点,在为花苑社区安装之后,陆续在竹苑社区、齐富湾社区、新鳌岭社区等为有需要的独居老人安装智慧水表。目前,合计收到东区独居老人安装需求49户,其中已安装28户,余下水表将根据社区的工作计划在国庆节前上门免费安装。
李志洁介绍,下一步,中山公用水务党委还将联合市民政局将该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广至公司提供供水服务的全部区域,并同步建设智慧水表数据监控平台,实现信息平台运行稳定、界面友好及方便操作,具备用户建档、数据接收分析、异常情况短信报警及报警条件可灵活设置、小程序应用等功能。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徐钧钻 见习生 余晓霖
◆图+3/记者 王云
◆编辑:唐益
◆二审:朱晖
◆三审:苏小红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