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原材料基地,没有太多能工巧匠,也没有传统的产业基础,但大涌镇红木产业却能从无到有,而且在短短的数十年内蓬勃发展,为中山捧回中国家具行业第一个专业镇称号“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之后又获得“中国红木雕刻艺术之乡”“中国红木产业之都” “中国红木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等称号,如今“买红木,到大涌”这句话已深入人心。9月中旬,记者走进大涌,在知情人士的回忆里,一段红木产业发展的时代画卷徐徐拉开。
一“会”成名“天下知”
说起大涌红木,大涌镇原党委委员谢巧明是当之无愧的行业专家,20多年里,他亲身参与并见证了大涌在全国打响“大涌红木”区域品牌的光辉岁月,见证了大涌红木产业从蓬勃发展、企业集聚到如今转型调整的各个阶段。他退休后被东成红木聘为东成红木家具研究院院长,坐在东成红木古色古香的办公室里,回忆起那段岁月,依然心潮澎湃。
“大涌红木从无到有到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这一点谢巧明感触颇深。2001年8月8日,他作为人才被引进到大涌。此前,他是中山市家具商会秘书长,他带给大涌的“见面礼”就是推动“中国首届红木家具发展研讨会”在大涌镇举办。此前,中国家具行业协会还从未与地方合办过这样的研讨会。会议定于当年12月6-7日召开,中山市为此专门组成筹备领导小组。在筹备过程中,市领导提议,光开会显得内容不够丰富,应该设一个“大涌红木家具精品展览会”,向国内外专家展示大涌红木产品。
这让大涌镇犯难了。当时大涌红木虽说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几百家红木企业,但因市场供不应求,企业经营方式粗放,“大路货”多,精品并不多见,位于镇政府的大涌会堂专门拿出来做了1000平方米的展厅,却难以挑选出 “拿得出手”的家具布置会场,在“东拼西凑”“粗中选精”中,“首届大涌红木家具精品展览会”顺利举办。大会邀请了海内外知名红木专家和学者参会,如日本著名的设计师喜多俊之也来了。“这场盛会使得大涌镇一 ‘会’成名,充分彰显了大涌红木的发展潜力,打开了大涌红木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谢巧明颇为自豪地表示。
首次进京参展捧回殊荣
因为这次国家级盛会,更多的眼光开始关注大涌这一岭南小镇。2003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盛情邀请大涌镇企业前往北京参加家具展。这是大涌红木首次进京参展,所以被当时主管工业的市领导命名为“大涌红木进京展”。此次展览面积逾10000平方米,大涌镇专门拿了一个馆,面积有1000余平方米,以“大涌红木”区域品牌布置展会。2003年虽然遇到“非典”,但在展览结束前大涌企业的红木家具全部售空。展览期间,中国家具行业协会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联合授予大涌镇“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颁奖仪式,大涌红木是全国第一家也是当时唯一获此殊荣的专业镇。这也是大涌红木家具行业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荣誉称号。
谢巧明回忆,第一次进京参展,大涌镇上下都很兴奋,颁奖当天,参展的大涌企业老板们开心地拖家带口到人民大会堂见证这一重要时刻。谢巧明认为,以往大涌政府和企业都埋头苦干,从在“家门口”举办研讨会到进京参展,政府和企业的视野都打开了,一方面为自己的红木被认可而自豪,另一方面也看到自己产品的不足,比如产品粗糙、同质化、生产水平低下等等,激发了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大涌镇从一开始就注重打响‘大涌红木’这一区域品牌。此后不论国内外,只要有展览我们都以‘大涌红木’的名义参加,让大涌红木的品牌越来越响。”谢巧明说。
两次盛会“露脸”,让大涌红木的知名度大大提升,激励大涌红木产业不断提升质量水平,进一步叫响区域品牌,也吸引了国内更多能工巧匠来到大涌。大涌镇乘势而上,引导红木家具产业改变粗放式发展道路,逐渐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如在市镇两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引导企业在环保生产、产品开发、专利保护、外观设计等方面发力,在一批企业的示范引领下,大涌成为全国重要的红木家具产业集群之一。2013年3月15日,2013中国(中山)红木家具文化博览会暨第十一届中国红木古典家具展览会在中山市博览中心开幕,由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授予大涌镇的“中国红木产业之都”正式揭牌,凸显了大涌红木家具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
期待“大涌红”更“红”
1999年,东成红木看中大涌的产业链和发展前景,从东莞迁至中山,成为大涌镇第一家来自外地的企业。20多年里,东成红木扎根大涌,重视自主创新,成为国内知名的红木企业。2000年,东成红木到大涌后开发的第一款产品万字王沙发,畅销台湾、马来西亚、香港等地,一天装好几个货柜。香港大屿山宝莲寺里面摆放的条案、供桌、柜类等,都出自东成红木。2009年,东成自主设计开发的豪华大象沙发拿到了第一个外观设计专利证书。“大象沙发火了10年。”东成红木的老员工李国进自豪地介绍。那是一段被“追着要货”的时期,高峰期时,工厂同时有六组木工在做同一款产品。
李国进2004年进入东成,看到了一家以现代理念经营的企业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企业主动去国内外参展,去国外建立原材料基地,去外地建产业园,也看到了大涌镇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吸纳来自天南海北的创业者,在这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号:红木人。“最高峰时,光是从东成走出去做老板的就有六七十人,如今,他们还和东成、和大涌保持着密切联系。”李国进说。
谢巧明说,大涌红木开风气之先,筚路蓝缕开疆拓土的同时,行业影响力不断增强,也给国内其他城市提供了启发,国内红木家具主产区如浙江东阳、福建仙游等地涌现的最早期的一批创业者和大涌都有一定的渊源。大涌红木产业培养了一批能工巧匠,他们又带着梦想自主创业,一定程度上说,大涌镇为国内红木产业发展输送了人才。
随着国内其他红木家具重镇的崛起,以及国内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影响,大涌红木产业逐渐进入了转型调整期。经过40多年的发展,如今,大涌“红木二代”逐渐接过父辈手中的“接力棒”走到台前,成为大涌红木发展的新生力量。创业难,守业更难。正如谢巧明所说,20年前的那场盛会上专家为红木产业“把脉“的观点仍未过时:把产品做精做好;重视产品研发和设计。如今大涌镇正在发力,期待转型阵痛之后,大涌红木产业迎来新的腾飞。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黄启艳 见习生 江慎诺
◆图+1/记者 余兆宇
◆编辑:曾嘉慧
◆二审:曾淑花
◆三审:陈浩勤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