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当空,在三角镇的生鱼养殖场,不时跃出水面的生鱼“扑通”声不断,一片好不热闹的场景。中山市三角镇梁球福水产苗种场的养殖户福哥正对着这100多公斤即将出塘的生鱼算着收入账;不远处的中山市容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刘传敬正盘算着用省下来的税费实现技术升级提高产量;生鱼加工企业中山市渔歌子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黄锦来对旗下生鱼加工产品的销售充满信心……
经过近40年的发展,生鱼产业早已成为三角镇名副其实的农业支柱产业和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三角镇生鱼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税收优惠政策的加持。
免税政策助三角生鱼游向全国
据统计,三角镇目前生鱼养殖面积约11935亩,每年生产商品生鱼6.5万吨,年产值超过9亿元。作为全国重要的杂交生鱼苗种生产地,三角镇每年生产并销往全国各地的杂交生鱼苗、鱼种超过35亿尾,占全国杂交生鱼苗种市场60%份额,产值超过2亿元。
从池塘里的“生鱼”到餐桌上的“熟鱼”、从个体养殖户到专业养殖公司再到鱼产品再加工企业,中山三角镇在迈向农业产业链上的道路越走越顺畅。
这里面离不开多个部门的帮扶。其中,中山市税务局三角税务分局以落实减税降费助力产业发展,联合三角镇公共服务办公室、三角城管住建和农业农村局把政务服务和税收政策送到田间地头,助推“三角生鱼”特色产业品牌,从推动产业振兴到乡村振兴。
为了更好地开发市场,不少生鱼养殖户在生鱼养殖数量和质量上动脑筋并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中山市三角镇梁球福水产苗种场最开始是从事生鱼及各种高档水产膨化饲料经销、生鱼种苗孵化及培育、成品生鱼市场流通等。“为了实现生鱼无抗养殖和零药残养殖,养殖场今年承包了五百多亩鱼塘进行养殖成品生鱼,初步已收到不错的养殖效果。”养殖场的福哥跟记者分享了今年提高养殖质量的收获,“因为品质提升了吸引更多客户,今年以来自家养殖场销售了约230万斤生鱼,而且全部免税!如果市场行情持续稳定,今年养殖场利润预计超过百万。”
生鱼养殖链离不开税收优惠政策加持
作为三角镇规模化养殖企业代表,中山市容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依托海大集团研发平台——海大研究院,在动物育种、动物饲料、动物保护、养殖技术、科技创新等领域已取得丰硕的成果,拥有知识产权200多个,先后被认定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CNAS实验室认证”“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广东省院士工作站”,获得“国家科技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重点新产品”等多项奖项荣誉。
“近2年,公司发展壮大的脚步不断,免税销售额从2020年的1.36亿元到今年上半年的2.36亿元,实打实的优惠着实解决了我们不少的资金问题。”在中山市容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传敬看来,企业的发展背后少不了税收优惠政策的加持,“今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由亏转盈,享受减半征收所得额1613万元,让我们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在研发中,生鱼的品质产量也在不断提升。”
据了解,近年来在三角镇“抓住一条鱼”“将生鱼做成‘熟’鱼”的发展战略下,做大做强“三角生鱼”产业品牌,全镇已有12家生鱼企业成功注册了商标,企业也积极在形成生鱼产业链上想办法。
其中,中山市渔歌子食品有限公司按照“生产+加工+科技+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要求转型升级,于2017年推出“渔梓情”品牌,以水产制品、速冻调制食品等生制品为龙头产品,在行业内迅速打开知名度,拓宽市场。
渔歌子总经理黄锦来介绍:“一项又一项的优惠政策缓解了我们的资金流动压力,让我们有精力有实力对加工基地进行改造升级,下阶段计划建设成现代化生鱼加工基地,实现生鱼加工生产线、冷链配送和产品储藏设备设施一体化。”
得益于餐饮行业的复苏,加之税收政策的加持,公司今年的营收已超3000万,预计全年营收超5000万元。“这个月底我们还将新增一条生产线,届时一天的产量将达到5万斤。”黄锦来透露。
建设现代生鱼产业园税务帮扶始终如一
为进一步推动产业振兴到乡村振兴,三角镇正在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三角镇生鱼产业园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绿色生态循环生鱼新技术研发、应用和生鱼品种推广”为中心,打造集水产研发、规模养殖、休闲观光、加工一体,富有乡愁乡情、具有深厚岭南渔耕文化内涵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三角税务部门全力支持三角镇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工作,截至今年7月底,2021年全镇渔业共享受免税销售额6亿元。”中山市税务局三角税务分局副局长邹达表示,三角税务分局将持续通过税收政策辅导、税务人驻点帮扶、一企一策等方式,全面落实各项利企惠农税费优惠政策,为三角镇生鱼产业园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贡献税务力量。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张倩 通讯员 谢婉 潘涵
◆图/记者 易承乐+1 文智诚
◆视频摄制+/易承乐
◆编辑:曾嘉慧
◆二审:曾淑花
◆三审:苏小红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