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上午10点,虽然天空不时飘着小雨,但位于黄圃镇的黄圃食品腊味商会常务副会长单位、中山市得福肉食制品有限公司的展销厅和“腊味博物馆”里,十几位市民游客在此流连忘返。一位头戴着摩托车头盔的中年女顾客吴大姐告诉记者,她是南头镇居民,两年前她曾带小孩来参观时买了两包腊味,结果发现家人喜欢吃,这种腊味不会太咸太甜,而且更有猪肉香味,她家每隔一个月都要过来买几包。得福公司总经理何权辉对记者坦言,该企业已经尝到工业旅游带来的甜头。
8月2日,广东省工信厅、省文旅厅联合公布《2021年广东省工业旅游培育资源库入库名单》,咀香园、大涌红博城等10家中山企业上榜,其中包括中山市得福肉食制品有限公司。记者在该名单看到,该企业属于“匠心制造企业”类工业旅游项目,项目名称为“得福腊味博物馆”,每周一至周六提前预约参观。该企业是广东省唯一上榜的腊味食品生产企业。
中山市得福肉食制品有限公司。
顾客在得福公司展销厅购买腊味 。
■ 以工业旅游项目推广黄圃腊味文化尝甜头
得福公司前身为创办于1985年的广州市得福肉食制品有限公司,创办人何祥吉是土生土长的黄圃镇人,2003年回黄圃购地50多亩建厂,引入先进设备、设立高标准检测实验室,目前年产能10000吨。该企业虽然有大批现代设备,但在关键工艺上始终坚持采用传统手法制作原汁原味的广式腊味。其生产的腊味品种达30多种,坚持不放色素和香精,让品质有保障的猪肉原料呈现着天然的颜色和香味,产品销往国内华南华东地区,最高峰时年销售超2亿元,是中山黄圃腊味行业首家获得“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称号的企业。
但是,创二代何权辉接班后调研发现,很多消费者对传统腊味存在诸多误解,一直制约着整个黄圃腊味行业发展。“如何化解消费者的各种疑虑?企业必须想办法让消费者亲眼看到、亲身体验腊味的生产过程,才能体现出企业对消费者的真诚。”何权辉借鉴餐饮行业打造“透明厨房”的做法,引入工业旅游项目,向市民游客展示该企业生产车间的腊味制作过程,于2017年建成“得福腊味博物馆”并对外开放,还设立情景餐厅,让游客现场品尝刚制作出来的腊味佳肴;设立DIY体验坊,让游客动手体验制作腊肠的感受。
游客参观得福腊味博物馆。
何权辉的大胆创新之举很快见效,“经常有本地或周边城市的中小学校、旅行社组织学生或市民游客前来参观,平均每年游客量达七八千人次,不仅提升了黄圃腊味的知名度,还带来了不小的销量,周边镇街很多市民都是我们的回头客。”
■ 商会企业消费者三方构筑腊味食品安全线
任何一位成熟理性的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首先考虑该食品质量安全是否有保障。得福公司是如何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让海内外消费者放心消费?何权辉坦言,黄圃镇采取商会监管、企业自律、消费者监督“三方联动”来构筑腊味食品安全线。
市民可以通过监控视频将腊味生产车间的实时状况一览无余。
黄圃食品腊味商会推出几项措施从源头上监管企业的产品质量,比如为企业集中送检的措施。以前企业要送检产品都是自己开车把样品送到石岐城区甚至广州的检测机构。从2015年起,该商会与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搭建腊味产品检测平台并推出为企业集中送检措施,企业定期把样品送到商会秘书处,由商会集中送检,这样商会就可从源头上监管企业的产品质量,还提高检测效率,也为企业节省大量成本。
企业自律方面,得福公司选定国内规模以上的养殖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检验检疫合格证是所有肉类原材料进入该企业的“入场券”,猪肉原料入厂时还要检测兽药残留,对所有原料严格执行索证索票溯源制度;生产车间每天全面清洗并采用臭氧消毒;产品检验合格证是得福腊味走向市场的“出库券”,在成品包装前都要严格检测过氧化值、亚硝酸盐等指标,确保每个批次产品都达到国家标准。
何权辉坦言,开展工业旅游项目其实就是企业接受消费者监督的重要途径之一,市民游客可以通过监控视频将腊味生产车间的实时状况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还能现场品尝刚制作出来的腊味、动手体验制作腊肠的感受。“这就对企业起到监督作用,迫使企业员工时刻绷紧食品质量安全这根神经。”
◆文/图 记者 黄标 通讯员 陶柳华
◆视频:刘宝根
◆编辑:陈吉春
◆二审:方嘉雯
◆三审:赖友生
◆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