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榄这家人,祖孙三代钟爱军营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1-08-09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中山市小榄镇西区社区,有这样一个家庭,门楣上高高悬挂着“光荣之家”的牌匾,戚兆楷祖孙三代不约而同选择参军入伍,一身戎装承载了这个军人家庭对祖国始终不变的热爱和忠诚。

“我知道军营很苦,但我爷爷和父亲都走过来了,我也想去走一走他们走过的路!”今年18岁的戚兆楷铿锵有力地说。前几天,戚兆楷收到了顺利通过市级征兵体检的好消息,一家人喜上眉梢。不出意外,戚兆楷将是这个家庭的第三代参军人。

一家三代爱军营

戚兆楷的爷爷戚枝远于1968年参军,先后在沈阳、大连、宁夏等地空军部队服役3年。“我是一名空军后勤兵,在部队的时候做过饭、种过田、挖过洞,但最辛苦的还要数我在宁夏给飞机挖隐藏山洞那一年。”这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回忆起当年参军的艰苦岁月,仍历历在目。

当年,戚枝远到达宁夏时已是阳春3月,但当地气候依然十分严寒。“最艰难的时候当属冬夏,冬天最冷的时候气温零下42℃,手都僵硬得难以动弹,耳朵也冻烂了,到夏天的时候又热得受不了。”戚枝远还记得,当年他们每天工作8小时,采用机器与人共同协作的方式爆破挖洞,那时中国科技还不够发达,更多时候还是依靠人工。

爆破下来的沙土装满一车有五六吨重,全靠人力一推一拉运出山洞。“真的太辛苦了。”说起那段岁月,戚枝远忍不住感慨万千:“现在国家发展得多好啊!变化太大了!”

在戚枝远的影响下,戚兆楷的父亲戚志光也有个军营梦。由于当年的政策是优先录用年纪稍长的,戚志光从18岁开始征兵体检,直到21岁那年才成功走入军营。巧合的是,戚志光也是一名空军后勤兵,他回忆在新兵连时,主要的训练项目就是站队形、练军体拳,还总是在半夜被“抓”起来跑5公里,“经常凌晨一两点被叫起来给飞机加油。”

从小埋下参军梦

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戚家三代却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投身军营保家卫国。今年18岁的戚兆楷从小就期待长大后能参军入伍:“我小时候,一家人总是围坐在电视机前看《亮剑》等爱国军事影视作品,慢慢地我也爱上了与军事相关的东西。”看到动情处,父辈还会和他讲起他们当兵时发生的故事。

“当人民遇到危难时,军人总是挺身而出,在汶川地震时、在河南洪水灾害中。”戚兆楷的心里藏着一团火:“我想去陆军部队,摸摸真枪实弹,希望群众有难时,我能以军人的身份挺身而出帮助他们。”

“部队是最能锻炼人的地方,是催人奋进、教人成材的大熔炉。”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小榄镇西区社区征兵专干李广荣对部队有很深的感情。在他的鼓舞动员下,今年西区社区共动员333名适龄青年参加征兵体检,已有8名青年顺利通过市检。但由于名额有限,今年下半年仅有3到5人可以进入军营。对此,戚兆楷表示,如果今年未能如愿,“我就明年再报名,直到进入军营为止。”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张倩 见习生 江慎诺 通讯员 程汉林
◆图+2、视频摄制/易承乐
◆编辑:蓝运良
◆二审:曾淑花
◆三审:程明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外贸破局,敢问路在何方
推荐 15367人浏览   2025-05-11
跨越3000多公里,中山这对夫妇接力援藏
原创 12134人浏览   202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