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南区街道采访了解到,自南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南区街道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发力点,把服务触角延伸至辖区各个角落,先后为多名兜底老人“量身定制”,解决了居家安全、助餐服务等实际的问题。
在良都社区,70多岁的甄伯是一名独居寡孤老人,属于村居分散居住的特困老年人。中心社工走访发现甄伯当前所居住的老房子庭院荒废,杂草丛生,枝叶蔓延,容易滋生蛇鼠虫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基于安全考虑,中心社工立即向恒美经联社反馈情况及甄伯的需求,联动社区、经联社一起消除甄伯的居家安全隐患。今年7月13日,在良都社区党委以及恒美经联社党总支部的统筹下,社工联动志愿者上门积极参与为甄伯清除杂草、美化家居环境卫生活动中。7月22日以来,我市的疫情防控形势再次紧张起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社工不仅为甄伯送上口罩等物资,还协助其完成了核酸检测和登记疫苗接种工作。
87岁的李伯伯虽然和儿子居住,但儿子是残疾人,成为了李伯的“心病”。南区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则以“解决养老问题,让李伯安享晚年”为目标,先后为其提供了1389餐次助餐、52次159小时助洁、1次4小时助安以及2次14小时助医服务,让其居家养老得到更好的照顾。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李伯的自理能力及行动能力严重下降,同时由于其儿子的自理能力一般,家庭照顾能力缺失,中心积极动员并协助其入住颐老院,缓解家庭照顾压力。有效解决了李伯的养老照顾问题。那其残疾的儿子怎么办呢?中心社工贝荣满告诉记者,后期社工透过上门家访的形式跟进其残疾儿子独自生活的适应情况及评估其自我照顾能力;到颐老院探望李伯,了解其院舍生活适应情况,并将儿子的生活情况拍下视频告知他,李伯伯终于安心在院舍养老。
这两个帮扶案例只是南区街道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有温度、有针对性服务的缩影。南区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表示,未来将进一步聚焦并回应困难、孤寡、残疾等兜底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缓解困难老年人因衰老而产生的心理及经济压力,以保障困难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徐钧钻 通讯员 曾珺
◆图+/通讯员提供
◆编辑: 黄汉英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张鹏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