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为(站立者)带领年轻员工对大数据服务项目进行技术攻关。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在6月底举行,由广东可道科技有限公司与该校信息工程学院师生共同实施的参赛作品——“智慧政务”项目在决赛中脱颖而出成功晋级。7月6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主任刘艳飞副教授告诉记者,得益于与可道科技开展校企合作,该专业近几年来以赛促学屡结硕果,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在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广东赛区职教类银奖和铜奖多项。
可道科技成立于2015年,从2018年开始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至今已协同该校培养出“人工智能精英班”学员6人、合作指导人工智能兴趣小组12人,输出创新创业导师1名、培养出兼职授课教师2名,通过项目实践选拔聘用该校学生11人。市经促会理事、可道科技总经理李可为坦言,他的目标是打造华南具有影响力的大数据智能服务团队,为中山培养更多的人工智能专业技能人才。
■ 人工智能“小”工作室孵出“大”专业
85后的李可为当年在中山纪中凭借参加全国计算机竞赛获奖而保送上海交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毕业后曾任职神州数码、东软集团。2015年,针对中山数字化应用市场空白的困境,他毅然返回中山自主创业,成为中国专业大数据分析平台“帆软”和知名云计算品牌“腾讯云”的合作伙伴,2017年可道科技获“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资质。
李可为坦言,腾讯等国内IT行业头部企业都是可道科技的合作伙伴,如果把他们比喻为研发生产药品的制药厂,可道科技就是一家用药品为患者治病的医院。“既然是服务商,当然就需要人来做服务工作。而中山很难吸引到国内名牌大学相关专业毕业生,如何在中山培养出能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这就是可道科技开展校企合作的初衷。”
广东可道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搭建人工智能教育培训中心。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领导来到人工智能教育培训中心调研。
刘艳飞介绍,2018年,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人工智能应用教师工作室,与可道科技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通过产教融合创新培养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技能人才。该校正是依托该工作室创立中山高校首个“人工智能应用精英班”,这是该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大突破,李可为担任该班外聘导师并承担2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该班学生从大二开始以学分替换的方式来到可道科技公司实习,这种合作方式能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快速提升。2020年3月,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全国第一批设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的高职院校。
■ 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探索校企育才新模式
李可为认为,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创新的动力从真实应用需求中来,让创新成果应用到真实场景中去”。而当时国内还没有高职院校开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人工智能精英班老师该教哪些理论、学生该学哪些技能?为此,他与该校老师共同探索校企实践教学新模式、谋划建设产教融合新平台。
李可为向嘉宾介绍该公司完成的“智慧政务”智能应用产品。
李可为专门带队去腾讯考察“新工科”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然后结合该校实际设置课程和教学场景,比如,把产业人才需求、企业职业标准转化为课程内容,通过模拟企业生产开发实训案例,让学生更贴近真实的工作场景;通过提供可视化的拖拽与自定义算法组件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学场景具有不同难度的层次以满足不同教学实验的要求,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研发一线教学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相结合,使学生在毕业前就有大量机会参与可道科技的实际项目,体验人工智能应用理论与实操应用。
该校信息工程学院2016级学生辛培从大三开始参与可道科技的项目实习,2019年毕业后获聘入职可道科技,至今已参与三乡镇桥头村智能改造、三角智慧政务小程序等“智慧政务建设”等项目,与团队共同完成中山中专、中山体校等“智慧校园改造”项目,这些项目均获用户好评。另外,该校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应用工作室毕业生吴燕鋆、艾乐、陈金旺、陈泽楷等目前都入职可道科技并成为技术骨干。
可道科技在校企合作中也尝到大甜头,不仅成功构建多层次人才梯队,还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从2018年开始将“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智慧医疗、社区管理、政务应用,至今已为平安科技、恒大集团、TCL、中国农业银行、华发集团等超过100家大型机关企事业单位完成大数据服务项目。
◆文/图 记者 黄标
◆编辑:陈吉春
◆二审:方嘉雯
◆三审:赖友生
◆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