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他始终牢记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近十年的驻村扶贫,他用脚步丈量了陆丰大安镇旱田村、怀集冷坑镇熔炉村及谭庙村、饶平上饶镇上善村,带领横栏镇驻上饶镇上善村扶贫工作队先后获得“潮州市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广东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等荣誉称号。
这位扶贫干部叫黄新红,中山市横栏镇水务事务中心主任,日前,他获评“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中间黑衣者为黄新红。
让村民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
“作为驻村干部,‘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这才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黄新红表示,“结合当地实际,为贫困户建立家庭产业,发展特色种养,探索建立脱贫长效机制;深挖红色资源,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做好‘红绿’两篇文章……三年多来,我们不断摸索,不停前行!”
新冠疫情暴发后,黄新红带领驻村工作队积极投身防疫工作,在村“两委”干部的配合下,在走访村民宣传防疫的同时,了解贫困户们新一年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做到“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两不误。
为解决贫困户的春茶销售问题,黄新红带头与上善村的龙头茶企沟通协调,帮助企业准备好防疫物资,力促企业顺利复工复产,并以近10元一斤的价格收购贫困户的茶青,确保贫困户春茶收益。
他还鼓励贫困户许献礼等人到茶企学习制茶,为种茶的23户贫困户发放肥料及茶苗,为养殖的詹鸿程、卢海波等5户贫困户发放禽苗及饲料,为在家创业的贫困户林办等人购置手工艺品制作的工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面对疫情,黄新红和驻村工作队帮助村民用勤劳和智慧战胜困难走出困境,让村民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做到了真脱贫、不返贫。目前,通过产业利益联结带动,上善村仅通过茶叶种植产业一项,有劳动力贫困户户年均收入就达10000元左右,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00多元。
十年驻村扶贫初心不改
黄新红自2011年脱产驻村参加扶贫工作,便扎根陆丰、怀集、饶平三地。
2019年5月,黄新红被派驻到饶平县上饶镇担任扶贫工作队总队长兼上善村第一书记及队长,再次开始深入基层一线的扶贫工作。
经过三年多的摸索,黄新红带领的工作队探索出了一条“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帮扶之路,带动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积极参与茶叶种植,克服“等、靠、要”的思想,通过勤劳的双手脱贫摘帽。同时,充分发挥当地红色资源优势,紧扣“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理念,把红色资源与旅游开发、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红色+绿色”的特色振兴之路。
如今,上善村茶叶种植面积超过3000亩,其中贫困户种植面积达到70多亩,有劳动力贫困户全部实现了自己的家庭产业梦,也确保他们能长效稳定增收。这也形成了上善村“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上善高山单丛也成为了该村一道随处可见的亮丽风景线,一张亮丽的乡村名片!
除了带动上善村村民开发阳光家庭茶园进行茶叶种植,黄新红还积极谋划开展养殖狮头鹅、养兔、学习制茶工艺等其他项目。
现今,贫困户詹鸿程在扶贫工作队的引导下,从2018年开始通过养殖狮头鹅一年增收10000多元,并逐渐加购鹅苗进行喂养,对实现逐年增收充满信心,华丽变身为村里小有名气的“养鹅专业户”,家里的楼房在2020年加盖了第二层并进行全套装修,同时也带动了村里其他贫困户养鹅的积极性。
“十年了,看着村民们脱贫致富,曾经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我无怨无悔!接下来,我还要继续努力,巩固脱贫成果,让村民在致富路上走得更高更远。”黄新红表示。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柯颂 通讯员 黄雅颂
◆图/通讯员提供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蓝运良
◆三审: 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