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6月23日从中山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中山市于今年4月全面启动入河排污口试点工作,目前已完成省级下发的22条重点河流(水库)及7条大江大河的现场排查工作,正在按计划开展水质监测、初步溯源等工作。此外镇级排查工作已全面开展,相关工作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入河排污口,是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最后一关。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首先就是要摸清底数,将入河排污口查清楚、数明白。中山是广东省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工作三个试点城市之—,试点工作对全市入河排污口进行全面“排查、监测、溯源”,并探索建立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力争从源头推动污染减排、改善水环境。
据介绍,今年5月份,中山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公开招标,委托2家镇级排查单位,分别对中山市北部、南部片区入河排污口开展排查工作。目前镇级排查工作已全面开展,相关工作计划在2021年年底前完成。
“入河排污口溯源,是锁定排污口后,沿污水流动方向逆向向上追溯勘探,通过人工徒步,借助管道潜望镜(QV)、管道检测机器人(CCTV)和水下机器人等先进设备,确定排污口的污染来源及经纬度等信息。通过人工与智能科技相结合,更准确地对排污口进行分类,为下一步排污口规范性整治提供依据。”项目质控包组中山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入河排污口初步溯源结果将与相关河涌整治部门实现信息共享,通过排污口排查建档,倒逼城市管网及污水收集处理建设、助力限制工业偷排以及消减生活污水入河排污口。为改善中山水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奠定基础。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闫莹莹 通讯员 肖欢欢
◆图/通讯员提供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张鹏
◆三审: 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