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前,国民党中山当局调集2400多人对活跃在五桂山的革命力量进行“清剿”,紧急关头,设在南朗兰溪村的“中山特派室”召开一次会议,时局得以改变的同时,人民的生活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山市南朗镇兰溪村兰溪正街十一巷,一栋显眼的侨房耸立巷尾。这栋侨房曾经是中山特派室活动旧址。解放战争时期,珠江纵队第一支队情报站站长、中山特派室政治部特派员黄旭等共产党人曾居住在此,开展革命工作。在敌我双方军事力量悬殊、条件极其艰苦的岁月,中山特派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岁月荏苒,这个曾经肩负重任的小山村,已经变成一个交通发达、环境优美、村民安居乐业的和美宜居村,当年的中山特派室也成为中山市党史教育基地、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
6月4日,本报记者走进兰溪,追寻中山特派室背后的红色故事,记录兰溪人支持革命事业以及发展家乡的光辉历程。
站在”中山特派室旧址“的楼顶可看到兰溪村全貌。
【回望历史】
“中山特派室”设在居民家
翠亨大道拐进石门路,一直前行,过兰溪河上的一座水泥桥,接着右拐就到了兰溪村。兰溪村是翠亨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分两个村民小组。
在翠亨村村干部古翠珠的引荐下,记者见到了兰溪村村长甘伟欢。关于兰溪村的红色故事,年近六旬的甘伟欢说自己“很年轻”,知道得并不多。因为时隔久远,村里知晓那段历史的老人要么已经过世,要么移居国外,所以也无法给记者推荐。所幸的是,考虑到需要将故事讲给来访者和村里的年轻人听,他提早做了一些准备,请教了部分老人。
查阅中山党史的有关记载,结合甘伟欢的讲述,我们一起回顾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解放战争初期,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影响,五桂山武工队经历了一段艰难岁月。上级审时度势,决定派共产党人黄旭担任中山特派室政治特派员,前往南朗石门一带从事党组织活动,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抵御强敌侵扰。
一段时间的考察后,黄旭决定将中山特派室设在石门兰溪正街十一巷,统领公开的武装和秘密的地方党工作。
这是一套建筑面积只有107平方米的二层建筑,面朝石门路,背靠后山,不引人注目,是开展革命工作的最佳位置。
房屋的主人,尤其是女主人毛氏,一直热心支持共产党所领导武工队,被武工队称“毛嫂”。此前,国民党军队接连到五桂山区扫荡,毛嫂联合本地村民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掩护武工队撤离到安全地带。
歇脚的地方确定在毛嫂家后,因许多文件和宣传品需要及时印刷,送到各个据点,黄旭开始考察特派室油印室。经过严密的调查后,油印室选在了龙田自然村龙田正街10号,距离特派室不过500米。油印室同样也是一个极其秘密的地方,隐藏在甘姓屋主家中,屋子的主人也是一名支持五桂山武工队的人士。主人在厢房后座加砌了夹墙,形成一个私密空间,油印工作就此展开。史料记载,除了一些重要文件外,重要宣传品《众报》也在此处秘密印刷。
“毛嫂”旧居,兰溪村村长给记者介绍情况。
“紧急会议”及时改变局势
1946年7月,国民党中山当局在石岐召开了党、政、军联席会议,制定计划,准备在最短期内根绝五桂山区的革命力量。同年8月,国民党中山县长张惠长等率县保警六个大队及地方武装共2400多人,分区负责“清剿”,使五桂山的革命力量造成了很大损失。
根据中山五桂山的斗争形势,澳门中山特派员黄佳决定在澳门召开中山特派室干部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统一了认识,增强了干部们坚持斗争的信心。会议还制定了“偃旗息鼓,麻痹敌人,分散隐蔽,保存力量,等待时机,打击敌人”的对敌斗争方针,决定把部队分散到山区各个村庄,和群众一起劳动,隐蔽于群众之中。
参与会议的黄旭回到中山后,通知中山特派室的指战员秘密到五桂山黄牛坪村集结,传达了会议精神,宣布了行动部署。根据部署,黄旭带领一武工队隐蔽于石门,黄乐天带领一武工队隐蔽于长江,钟仲谋带领一武工队隐蔽于石莹桥,吴当鸿带领一武工队隐蔽于凤凰山,梁泰猷带领一武工队隐蔽于丫髻山,黄国友带领一武工队隐蔽于贝头里。
各队的任务是广交农民朋友,向群众宣传革命理论,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目的,启发团结群众,投身到革命斗争之中。
此次会议的直接效果是,敌军“清剿计划”土崩瓦解,革命队伍得到不断壮大,为人民解放军往后的反攻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7年秋,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中山特派室抓住有利时机,快速发展革命武装。黄旭一马当先,带领武工队,杀敌锄奸,取得了一次接一次的胜利。1949年3月,黄旭当选为中山县委书记。此后,他认真贯彻地委指示精神,健全组织机构,积极发展党员,派出多名干部到石岐工作,发动工人阶级和民主人士共同保卫石岐,护厂护校,协助接收国民党政府文件档案及官僚财产,为迎接中山解放做好准备。
两年后,黄旭集中了3个连的兵力,夜袭驻崖口乡的国民党中山保警谢湛强部,取得全歼敌人一个连的胜利。
站在中山特派室旧址楼顶,兰溪村一览无余。
“毛嫂”被黄旭救出牢房
时间再回到1947年底,武工队在战斗中缴获了一头耕牛,黄旭托石门村一位姓甘的村民将耕牛变卖折现。谁料这位村民拿着折现偷偷去了澳门赌场,输了个精光。恐武工队处罚,甘姓村民竟然投靠到了地方实力派曾添裕部的行动队。
这位村民知道“毛嫂”家的情况,自告奋勇,带领行动队前往兰溪村,把支持武工队的进步群众毛嫂、谢金带、甘水、甘文深等抓走,交给了国民党中山当局,而后关进了牢房。而毛嫂等群众宁把牢底坐穿,亦不肯出卖黄旭等共产党人以及其领导的武工队。
中山解放后,黄旭第一时间将毛嫂等人从牢房救出。从牢房出来后,毛嫂一直居住在自家老屋,直到逝世。
【实地探访】
两处旧址成“党史教育基地”
顺着兰溪正街七巷前行,而后左拐再右拐,兰溪村村长甘伟欢将记者带到了一栋靠山的二层楼前。“你看,这就是中山特派室旧址。当年,特派员黄旭就借住在这里。”甘伟欢介绍说。
这是一栋带院子中西合璧式两层楼房,地基处在小山坡上,整栋建筑显得高挑而醒目。楼房背靠五桂山,林深,植被茂密。近处,龙眼、黄皮,荔枝一串一串挂满枝头。
院墙上黑底白字,刻有“中共中山市委党史教育基地”“中山特派室活动旧址”字样。亦有一段简介:“解放战争时期,中山特派室政治特派员黄旭常住此屋。1947年底,土匪甘茂松向当局告发屋主毛嫂支持武工队,毛嫂被关进牢房,直至中山解放后才被解救。”落款日期为2008年6月。
来访前,记者试图联系到毛嫂在中山工作的后人,但未能如愿。所幸,他们将屋子的钥匙交由甘伟欢保管,一则方便访客参观,二是遇到台风暴雨天气,好有个照应。
打开院门,进到屋内,记者看到,里面的陈设都是一些老物件。两侧墙上挂有六七块玻璃相框,除了两张屋主人放大的黑白照片之外,相框内也有穿军装、戴钢盔帽的军官合影照片,不过,是不是黄旭等人,没有备注说明。二楼的陈设也保持了原貌,屋子虽然简陋,但墙壁和隔断都有精美的雕花和油彩图案。卧室内也悬挂有玻璃相框,里面的照片多为黑白合影,密密麻麻贴了不少。
甘伟欢告诉我们,房屋的男主人为旅秘鲁华侨甘华胜,于20世纪20年代回到兰溪村时,修建了这栋楼上楼下用木梯连接的房子。
通过木楼梯,我们上到楼顶,视野显得非常开阔,能看到设立在五桂山顶的发射塔,而且整个村子的景致也是尽收眼底。甘伟欢说,这也许是黄旭当年选择毛嫂家借居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离开“中山特派室旧址”,步行大约10分钟,我们来到位于龙田自然村龙田正街10号的“中山特派室油印室旧址”。旧址位于石门路边,因为屋主外出,我们无法进入院子,只能在院外通过红砖砌成的护栏缝隙,瞥一眼旧址的建筑。虽然旧址两侧因生活需要早已加盖了现代建筑,但油印室的模样没有改变,小窗户,西洋雕花,完好无损。
“我家公以前在五桂山参加革命,后来生了四个儿子,都送去参了军。家里还腾出地方,拿来做特派室的油印室。”此前的采访中,屋主甘女士讲起那段光辉历史,依然是充满自豪。
2008年,“中山特派室油印室旧址”被列为中山市党史教育基地;2019年,被列入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
这个院子里是中山特派室油印室旧址。
“毛嫂”旧居保存有不少老照片。
老村长有个“大胆”想法
六月的岭南大地,万物生长。
行走在南朗镇兰溪村,一幢幢新颖别致的小洋楼错落有致,一条条绕行在村子里的水泥路,经历一场大雨后,变得格外洁净。兰溪村虽然不闭塞,但地理位置有些偏僻,村里非常安静。采访时,村民甘永忠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没有城市的喧嚣与嘈杂,生活在兰溪村感觉很舒适。大概是这里很适合养老,许多在外工作的村民,每逢周末就尽可能赶回村里,度过一个惬意的假日。”
近年来,针对兰溪村的经济发展情况,南朗镇在产业扶持以及村容村貌建设方面给予很大的支持,大部分土地得到出租,户籍村民获得分红的同时,他们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也有了保障。南朗镇还帮助兰溪村新建了卫生室、文化室以及文化广场等。在村里,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当属老年活动中心,不仅宽大,设施也较为齐全。我们采访时,正好赶上村里的老人们回家吃饭,中心变得空空荡荡,但从现场留下的“战局”来看,仍能感受到生活带给老人们的美好。
站在村口,一辆87路公交车从石门大道方向驶来,稳稳停在兰溪村口的公交站前,有村民拎着一包一包刚刚购买的生活用品下车,有村民穿戴整齐,拎着小包,像是赶一场午宴。87路公交车始发云衢中学,终点站为白石岗,早上6时30分出发,晚上7时收车,中间时段,村民都可以乘坐公交车自由出行。
说到兰溪村,就绕不开流经村头的兰溪河。兰溪河是中山三条入海河流之一,早些年,曾为兰溪村提供了诸多方便,但随着河岸建筑以及沿河养殖户的增多,水质变得黑臭不堪。
近两三年来,南朗镇加大了对这条河流的整治力度,多次在兰溪河边召开现场会,通过对沿河污水处理设施的完善,对排污单位的清拆,对禽畜养殖进行了专项整治。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9年第一季度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监测显示,兰溪河基本达到了水质III类标准。
村长甘伟欢告诉记者,兰溪河得到治理的同时,政府已经动手对兰溪村的人居环境做进一步提升,村里已经开始铺设污水管网,以后村民所排污水将集中流到污水处理厂。
离开兰溪村时,甘伟欢说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个想法已经向上级做了汇报。他建议市镇两级适当的时候对兰溪村的后山进行开发建设,打造成氧吧公园,这样,中山市民可到兰溪村一边接受红色文化洗礼,一边观光休闲。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文+、图+、视频+/记者 卢兴江
◆视频编辑:易承乐
◆编辑:曾淑花
◆二审:蓝运良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