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申办中国花博会②“科技芯”让传统花木产业焕发蓬勃生机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1-05-24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中山市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太阳辐射能量丰富,年平均气温22.0℃,十分适合花卉种植生产。优越的地理优势和科技力量的注入,让中山成为全国最大的热带和亚热带园林花卉集散地,产品销往全国30多个省(区市)及东南亚国家。拥有横栏镇、小榄镇、古镇镇三个“中国花木之乡”,全市花卉年销售额超57亿元】

5月下旬,迎来了今年以来中山最炎热的天气,而在横栏镇花木基地的花木大道上,挥汗如雨的花农,正指挥着现代化机械搬运着花木,满脸的汗水与泥尘,遮掩不了他们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

“今年的花木销售与2019年同期相比至少增加30%以上。”看着每天至少400多辆运输车从自家花场门前经过,横栏镇三沙花卉协会第一届会长陈炎连心满意足地告诉记者,经历过去年一年疫情打击的花木产业,随着各地园林建设步伐的加快,花木需求量大增。

而花木基地另一边的林婷园林,一盆盆红彤彤、造型美观的三角梅也盛情怒放,在阳光下娇艳绚丽。“我们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几乎等于往年的一年销量,达到了3000多万元。”林婷园林的负责人陈加成黝黑的脸上,充满了自信。他告诉记者,全世界目前已知的三角梅品种400多种,经过去年一年的培植,该园林内就培植成功了200多种,而且这些三角梅可以人工控制花期,可以在人们规定的时间内开花,煞是神奇!

“这是科技的力量,让我们花农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人们所需的花木品种给市场;这是政府的大力支持,院校科研人员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真实写照。”陈加成脸上写满了感激。

近年来,作为中国花木之乡横栏镇,积极争取广东省科技厅的支持,得到了省科技厅协调专业团队指导创建工作,并统筹科技发展资金建设花木产业公共技术创新平台等科研项目,去年成功创建全市首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这也是该省级园区首次落户乡镇。

去年,横栏镇还签订了全省首个院镇乡村振兴全方位合作协议。横栏镇政府和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结对,在全省率先以院镇合作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在产业、规划、人才、科技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目前,双方正重点围绕建设五沙、六沙村连片乡村振兴示范点和花木线上交易平台等项目进行深入对接。

另外,该镇还建立了全省首个镇级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省科技厅将横栏镇作为农村科技特派员重点支持单位,首次将农村科技特派员队伍挂点到村一级,精准对应横栏特色产业链的20个科研项目,给农企、农户送来农业现代化这条“金扁担”。

据悉,中山花卉种植始于南宋,产业起步早、发展快、产出比高。目前,中山约有花木企业8500家,其中3000多家来自全国各地。全市花木交易种植面积12万亩,带动背后约300万亩的种植基地和资源,实现全市花卉年销售额超57亿元。

中山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和亚热带园林花卉集散地,全部采用容器化、设施化、标准化种植,技术全国领先。全市园林花卉品种1000多种,90%以上园林花卉能在中山一站式采购,销售网络辐射到全国30多个省区和东南亚国家。中山西北部的横栏镇、小榄镇、古镇镇被评为“中国花木之乡”,花卉产业集聚效应突出,各具特色,能够吸引更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交易市场及重点企业深度参与花博会。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柯颂 通讯员 横宣
◆图/记者 文波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张鹏
◆三审: 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