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革命老区中山市五桂山槟榔山村四处生机盎然。整个村庄被茂密的森林包围着,清脆的鸟叫声此起彼伏、悦耳动听。一到周末,许多人携家带友自驾游到此体验房车露营的田园生活;或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岐澳古道走走;天气渐热,或带上家人来村更深处的逍遥谷旅游景区玩水度假……
村里的革命遗址古氏宗祠周围正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封闭修缮,新规划的英雄广场、展厅正加紧施工中,预计7月1日前重新对外开放。记者近日前往采访获悉,槟榔山村正依托独有的“红道+古道+绿道”旅游资源带动乡村旅文旅产业发展,不断提高村民的幸福生活指数,为新时期乡村振兴探索新路径。
跟着党史去旅行
百年党史壮阔宏伟、百年征程砥砺前行。熟悉党史的人都知道,位于槟榔山村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古氏宗祠是我市的红色旅游必游景点,这里是广东人民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人民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见证。
据介绍,珠江纵队在五桂山经历大小战斗140多次,有340多名革命先烈,永远将忠骨埋葬在这崇山峻岭之中。沿槟榔山路往前行进数百米,伴路而流的溪水旁耸立着一座烈士纪念碑,它记载了1945年5月发生在此的一个悲壮故事:当年,日、伪军及国民党顽军4000余人对五桂山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珠江纵队奋起反击,在激战中,16名游击队员被困在一个破炭窑里,断粮7天。为查明敌情,他们派出1名队员下山侦察。这名队员刚下山就不幸被捕,敌人派出大队人马严密搜山,游击队员因多日未曾进食,身体极度衰弱,无法转移而全部被俘。日军将16名游击队员押解到石莹桥溪边的一块大石上,进行酷刑审讯,游击队员们英勇不屈,拒不透露半点主力部队的情况。敌人便将16名游击队员在石头上肢解杀害,烈士鲜血染红了溪流。后人把那块石头称作“劏人石”,如今就位于烈士纪念碑旁。
烽火岁月已成历史,如今的槟榔山村古朴而宁静。村内现存旧式民居3座,代表性民居有槟榔山8号民居,它正是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14号的古氏宗祠,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由该村村民古腾芳兄弟为纪念祖先而捐资兴建,是珠江纵队司令部活动旧址,2008年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定为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2020年9月入选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山各地组织开展的很多党史学习教育都不约而同选择到槟榔山村打卡,通过瞻仰巍巍高耸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听取石莹桥边当年十六烈士英勇牺牲的故事,来一场心灵的洗礼。
整合文旅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古氏宗祠前行50米左右,有一个山旮旯房车露营基地,隐秘在山林之中,因为网红星空房和房车的加持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每到节假日,来这里露营的人们会住进干净整洁、设施齐全的帐篷星空球形房或者营地房车内,打开窗户就能呼吸到绿色的空气,听鸟儿和虫鸣,感受自由和欢乐的惬意时光。
据基地负责人介绍,之所以选址在槟榔山村,这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是一个重要因素,基地共有20个特色房,每逢节假日,来自中山、珠海、东莞等地的游客都会前来体验,往往房间爆满,平日的入住率也有三四成,平均一晚三百到一千多不等,还提供烧烤食材等。
继续前行1公里,则到了以山泉活水著称的逍遥谷旅游景区。景区负责人周耀华告诉记者,每年的夏日,这里总能吸引大批亲水游客前来,疫情前一年游客量约30万人次,同时带动了当地部分村民就业。
跟着南桥村党总支部委员古嘉胜的脚步,沿着古氏宗祠向北行进约一公里,便是青山环绕、绿树成荫的岐澳古道,这也是中山市全域旅游主题线路岐澳古道文化遗产游径中推荐的一个著名景点。
据了解,目前整个槟榔山村正在打造红色美丽乡村,总投入资金约800万(市级资金300万,镇区配套资金500万),包括对沿街居民门前的公共区域进行景观改造,打造带状公园,供村民休息娱乐;对古氏宗祠旁原有广场进行重新改造,包括地面铺装、设置特色景墙及雕塑、新增绿化等进行景观提升;对古氏宗祠旁卫生部旧址进行装修修缮,主要包括对建筑的屋面及外立面的修缮并在室内布置展厅;取消古氏宗祠旁广场原有停车位,于槟榔山村口侧新建公共停车场,可提供40个停车位;新建一座公共厕所,建筑面积约80m²,建成后可提供女士厕位8个,男士厕位5个,残疾人厕位2个,在七一建党节前献礼。
古嘉胜介绍,“槟榔山村是南桥村下的一个自然村,南桥村旅游资源丰富,包括珠江纵队旧址、革命烈士碑、岐澳古道、广东绿道等,整个辖区范围内有许多知名的旅游休闲景区,如五桂山逍遥谷、客家庄、古寨沟、古道等,我们下一步将结合乡村振兴、美丽宜居村建设,打造一条‘红道+古道+绿道’的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开发南桥村的旅游资源!”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张倩 通讯员陈泳蓓
◆图+3/黄艺杰
◆视频摄制/黄艺杰
◆编辑: 陈彦
◆二审: 蓝运良
◆三审: 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