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镜像:秀毓丹山 书香南塘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1-04-29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位于南朗东北部的南塘村,三面环山,前临丰阜湖。南宋年间,简氏从南雄珠玑巷辗转迁徙而来,在此立村,因村南有一口大池塘,故取南塘为村名,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如今常住者不过千人。

村中最古老的的建筑是简氏大宗祠,建于雍正年间,重修于光绪年间。从仁和亭出发,走过村子牌坊,沿大路直行,就可见到广场上的简氏大宗祠。尽管多年来历经沧桑,村中不少古建筑都遭到过破坏,简氏大宗祠仍保存完好,并一直由族人出资维护。门口有“经传漆壁、秀毓丹山”的楹联,丹山二字指南塘村旁的丹头山。

南塘村是弯月形,三面有山,前面是田野,村里的房子排成三行,命之曰上街、中街和下街。为了防盗抢,南塘人曾经用青砖砌起一道围墙,由南面横过东北面,将村落包围起来。”老幼勤耕种,历代出科举。”是南塘村的真实写照。

位于村口山坡上的南塘学校,建立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由当年旅美华侨简文成号召海外南塘乡亲、侨民共同捐资兴建。1921年,随孙中山革命的简崇光回乡创办该校并任校长,孙中山题“朴诚勇毅”。如今,风水林簇拥的南塘学校已荒废多年。沿着石阶走上斜坡,只见两扇大木门敞开,均已残破不堪,外墙玻璃也多已破碎。沿正门走进去,杂草丛生,将整个天井覆盖。回廊结构将一间间教室连接在一起,正中的礼堂还有一个舞台,两侧是建校碑记。

这栋两层的西式建筑,当年一定是远近闻名之地。即使历经数十年风霜,荒废二十年之久,墙壁斑驳,但整体结构依然完好,石柱少有裂痕,可见当年工程之可靠。当年旅美华侨简永成兴建新校舍时,请海外专业人士设计图纸,再寄回国内按图修建,标准极高。令人感动的是,简永成当年出资三万美元建校,校舍落成后,他用剩余资金购买了二百多亩水田,将出租田地的资金用于购买校服、教职员工薪酬和学校日常开支等,就此生生不息,村中不论贫富,孩童读书全部免费。

在建筑正门两侧,各有一扇镂空窗户,走近辨认,才知是将镂空的窗棂做成了文字,一侧是“国家基础”,一侧是“则在教育”,当年的南塘学校乃至南塘村,确实秉承了这一理念。在学校大门处的黑板上,专程前来凭吊历史的人们写下这样的句子:“希望这所学堂可以重建!”昔日的荣光埋进了尘土,但对过往的怀念却依旧存留在村民和从这所学校走出的人们心中。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文+、出镜+/记者 冷启迪
◆图+、视频+/孙俊军
◆视频后期/黄艺杰
◆编辑:曾淑花
◆二审:韦多加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外贸破局,敢问路在何方
推荐 15364人浏览   2025-05-11
跨越3000多公里,中山这对夫妇接力援藏
原创 12134人浏览   202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