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美籍华人科学家蔡伟文博士选择在火炬区创立中山康源基因技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康源基因”),这是2014年中山“3·28”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洽谈会”项目之一。就在这一届招商引资会上,中山举办了首届“人才节”,吸引100多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携100多个项目或技术到中山考察对接。
时光一晃近七年,蔡伟文和他的康源基因,走过了创业的艰难期,如今迎来了新曙光。
“不久前,我们已成功获得了A轮超千万元的融资,将助力企业实现新一轮发展。”3月16日,蔡伟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有望从今年开始步入“快车道”。
20世纪八十年代,蔡伟文进入中山大学攻读化学专业,1987年,研究生毕业后到华南理工大学担任化学教师,1991年初,获得奖学金进入美国纽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在博士研究期间,他创立了大分子DNA单分子限制性内切酶位点表面固定直接定位方法。因杰出的研究成果,1996年,蔡伟文到美国贝勒医学院从事分子遗传学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国际知名基因技术专家Allan Bradley教授。期间开发出独特的基因芯片制备方法并获美国专利,最先开发出实用性的比较基因组杂交芯片技术(aCGH)。并代表贝勒医学院作为华人科学家参加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首批科学家之一。
2014年,蔡伟文带着二十多年的研发成果—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基因芯片制造技术在中山火炬区国家健康产业基地创立康源基因。作为2014年中山“3·28”招商引资项目,当年年底,康源基因与中山市政府、健康产业基地签订落户协议,同年获中山市“旋风计划”项目资助,主要业务为研发和生产基因芯片及其他生物试剂和仪器,并从事自产产品同类商品的检测服务。
为整合全市资源促进健康医药产业快速集聚与创新发展,引进一批健康医药龙头企业项目落户中山,2013年8月底,中山启动了“旋风计划”。
蔡伟文坦言,项目列入“旋风计划”对一家科技型的海归初创型企业来说意义重大。“有了‘旋风计划’项目经费支持,使公司落地之初,便可‘一步到位’进行规划,不用像大多数初创企业那样,最初从一个小小的办公室或少量设备开始,然后随着企业发展,中途又不断搬家。”
七年来,康源基因一直在原地不断发展壮大,由于有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公司在仪器设备购买、实验室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可以长远谋划。除了“旋风计划”外,康源基因还获得中山市第六批创业创新团队等支持,有了这些支持,蔡伟文的创业路更为轻松。
在蔡伟文的带领下,如今公司拥有了原创基因芯片研发应用平台、超灵敏度核酸扩增技术平台两大核心平台,取得8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00平方米符合GMP要求的10万级洁净生产车间,与全球13家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其先进的研发平台,可快速且低成本研发各种定制产品,公司建立了基因检测和产品定制两大体系,应用于医学、现代农业、环境科学等领域,目前已形成了芯片销售、检测服务、解决方案服务、终端产品销售等收益渠道。
近年来,有不少留学生选择中山创业,蔡伟文建议,中山在吸引海归创业方面,要重点引进一些具有研究经验、创业经验的创新团队。另外,不少留学生自己也在找机会,各地政府在引人方面出台很多政策,中山可以创新性地设计一些政策和方法,把他们吸引到这里来。同时,中山城市环境好,区位优势明显,要加大宣传,让更多人了解中山。
◆中山日报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谭华健
◆图+2/记者 谭华健
◆编辑:陈彦
◆二审:蓝运良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