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采访了解到,在脱贫攻坚战中,中山市沙溪镇扶贫工作人员不仅见证了这份“成绩单”,还是兢兢业业的“答卷人”。
激发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内生动力
阳春三月,沙溪镇对口帮扶的潮州市饶平县饶洋镇龙兴村产业基地一片繁忙,首批栽种的毛豆绿意盎然,亭亭而立,合作社的社员正在除草施肥。不远处,大片刚刚平整的土地上,种豆机正在播种,合作社前不久刚刚把最后一批花菜收割完毕,紧接着种上新一批的毛豆。而在基地的另外一角,育种基地的紫苏苗刚刚探出了头。
为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山沙溪驻龙兴工作队脱贫不脱政策、摘帽不摘责任,认真落实“四不摘”精神,继续认真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户走访,分享务工信息,做好档案整理等工作,打好“民生牌”,多渠道解决民生民忧,如针对饶北山区长年天旱、泉水断流、居民饮水和农田灌溉出现困难的情况,主动帮村里打3口深水井,解决春节饮水燃眉之急。
经过一年的试运营,龙兴村中草药和农作物产业基地已逐渐走入正轨。年前,驻村工作队主动提早与村两委、合作社谋划新一年的种植计划,结合基地实际和市场行情做好新一轮中草药和农作物种植的同时,筹集社会资金13万元修理产业基地专用配套葫芦坑水库,清理淤泥,疏通管道,补齐产业基地基建短板。同时,召开合作社年度股东大会,理清内部管理,组织人员学习中草药和农作物种植专业知识,激发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据悉,饶洋镇龙兴村全村村民415户190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2户80人。帮扶工作开展以来,龙兴村大力发展无穷生态产业项目、荣基混凝土项目、果蔬种植、中草药种植等特色产业,实施投资收益项目,全力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706万元,有劳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4784元增长到2020年的22632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5933元增长到2020年的16248元,村均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3000元增长到2020年的122300元。
毛豆喜获丰收,脱贫路上大步向前
大楼村是省定贫困村,地处饶平县北部山区,产业基础薄弱。近年来,沙溪镇驻大楼村扶贫工作队和大楼村两委干部引入龙海市如裕果蔬专业合作社到大楼村发展毛豆种植项目。工作队和村两委面向村民整合流转土地110亩,合作社以每年300元每亩的租金承租,毛豆每年种植2季,每季亩产约1100斤,年产值约85万元。毛豆种植毛豆投资成本较低、生长周期短、管理难度小,项目投产以来,一方面减少了大楼村农村田地荒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另一方面,增加了贫困户和村民的土地收入和务工收入,还带动了周边村庄、村民参与种植,对脱贫攻坚有重要意义。
在刚过去的2020年立冬,潮州市饶平县饶洋镇大楼村毛豆种植基地里,一串串沉甸甸、绿莹莹的毛豆挂在矮矮的植株上,农户从清晨开始采摘,近百亩连片的毛豆基地呈现一派丰收景象。由于良好的天气条件和合理的田间管理,毛豆颗粒饱满,产量颇丰。
自2016年以来,大楼村在沙溪镇政府和潮州市工信局的对口帮扶下,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118人已于2019年底达到脱贫标准,贫困村“摘帽”,实现了双出列。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大楼村大力发展毛豆、柚子等果蔬种植产业,实施投资坪缺新坪水电站、无穷食品有限公司等收益项目,全力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各级资金累计投入近2000万元,村容村貌较之前大大改善,村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有劳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4789元增长到2019年的17963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6774元增长到2019年的1657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0元增长到2019年的72000元。
特色产业促脱贫,奋斗生活倍增信心
沙溪镇驻八瓜洋村工作队自2016年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协助八瓜洋村大力发展茶叶种植、果蔬种植、陶瓷制作等特色产业,实施投资收益项目,全力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据悉,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782万元,有劳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5364元增长到2020年的16986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2016年的6414元增长到2020年的1528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0元增长到2019年的63000元,贫困村达到出列标准。2020年底,顺利通过省考核,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工作。
2021年取得脱贫攻坚工作胜利后,沙溪驻村工作队没有自满,而是继续推动村集体发展壮大,让八瓜洋村得到长远的收益,并积极主动和饶平县驻县组以及饶洋镇政府沟通,汇报、申请、争取最大的支持。今后,将在原基础上向村民流转约50亩土地,流转期限为10年,用于发展大豆种植产业,为八瓜洋村发展集体收益及贫困户收益项目。沙溪驻村工作队对流转回来的土地投资10余万元平整土地,打井灌溉,预计将为村集体每年增加34000元收入。期间,可增加2个固定岗位,以及200劳动岗位,岗位优先聘用贫困户,为贫困户增加了收入渠道,托起新生活,为村民在自力更生的新奋斗历程上增添信心。
◆中山日报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付陈陈 通讯员 沙溪宣
◆图/通讯员提供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蓝运良
◆三审: 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