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人用实际行动阐述了什么是爱岗敬业的新时代雷锋精神。(资料图片)
3月5日,又是一年学雷锋纪念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作出重要指示。
新时代,雷锋精神
有哪些新的内涵和典型模范?
如何弘扬和发展雷锋精神?
在市委、市政府部署下,市文明委近年来推进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涌现了一批“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中山十大工匠”等新时代楷模,不断丰富雷锋精神内涵,鼓励全社会形成爱岗敬业、奉献社会、建设国家的良好风尚。
敬业创新
干一行爱一行当好岗位“螺丝钉”
雷锋精神的内涵丰富,敬业精神是应有之意。“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是雷锋的人生在2021年“3·5”学雷锋日到来之际,省委宣传部命名了第七批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其中,来自中山的全国劳动模范、中山市盈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冰,广东省劳动模范、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梁东孝,中山市石岐中学教师刘俊杰被评为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
他们用实际行动阐述了什么是爱岗敬业的新时代雷锋精神。王冰作为一名女工程师,从事轴承行业37年,将创新理念融入血液,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题,不断助力高端轴承国产化;梁东孝坚守扶贫一线近8年,为实现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作为援藏教师,刘俊杰深入走访藏区学生家庭,在当地普及科普教育、捐书等活动,利用自己专长和热情服务当地。
我市近年来连续三年评选“中山市十大工匠”,在“身边好人”评选中还设立了“爱岗敬业”类别,市总工会牵头举办“寻找身边好员工”“身边好工匠”活动,举行“爱岗敬业岗位圆梦”分享会等,在全社会营造向劳模看齐、弘扬工匠精神的氛围。
平凡的人也有不平凡的人生,平凡的工作也能创造不平凡的成就。去年底,“寻找匠心之美——2020年‘南粤工匠’发布仪式”在广东卫视播出,10位“南粤工匠”展现出的新时代工匠风采,令无数职工动容,中山就有三位工匠上榜。仅2020年,中山共有18人获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其中3人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人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3人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1人被评为广东省先进工作者。同时,还有2个集体被评为广东省先进集体。
在中山,志愿者身影随处可见,渗入城市的文明肌理,学雷锋活动已经常态化。
乐于助人
奉献爱心人人可为社会更美好
一提起雷锋,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就是雷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新时代下,志愿服务是雷锋精神的生动演绎,在有人需要帮助时,搭把手、出把力;在社会有需要帮助时,添薪加火,微光成炬,让身边的家园更美丽。
2020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国,打乱了全市人民的生产生活节奏,社区防疫工作人员不够怎么办?居家隔离的市民如何购买生活用品?卖不出去的农产品难道要烂在地里吗?
此时数以万计的志愿者舍小家顾大家,接力开展一场又一场特殊的“角色扮演”:他们有的守在小区门前、社区村落出入口,充当社区“守门员”;有的走街串巷、派发宣传单张,充当“基层广播站”;有的为居家隔离的市民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物资采购配送等,当“快递小哥”“知心姐姐”;还助力滞销的农民当了一把临时的“带货微商”……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这群“活雷锋”的身影。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在文明的中山,志愿者的身影仍然如影随形,渗入城市的文明肌理,融入日常生活,学雷锋随处可见。
在去年我市文明城市创建中,撑伞护送老人进站被全城搜索的市交通运输局便民志愿者张艺,被媒体聚焦,她却说,这只是举手之劳,没什么;三乡镇志愿者钟庄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路口从事文明交通引导,每天超过5个小时,成为中山市首位超星级志愿者;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冯卫忠,为了让更多市民加入无偿献血行列、为生命“加油”,四处奔走,足迹遍布25个镇区……
全市86.3万志愿者,日均上线超1000个志愿活动,让这座城市更有温度。
为民服务
立足本职工作想群众之所想
雷锋精神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把远大的理想信念和平凡的工作紧紧结合在一起。
践行为人民服务,体现在各行各业中,每个人都可以立足本职工作岗位,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持续改进工作作风和提高工作能力。
去年,中山市行政服务中心出现了一个“吐槽专窗”,广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且对“吐槽”意见,确保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回音;今年年初,市自然资源局建立了“码”上反映监督平台,窗口上、各类文书上都有了二维码,收集办事企业、群众的举报投诉、意见建议等,强化沟通、拓宽监督;通过全面整合近20个部门的功能,中山将各类党建资源和便民服务资源纳入党群服务中心,提供包括家政维修、理发、健身、快递等50多项“接地气”的便民服务,让人民感受到“党在身边”;为了破解“适老化”难题,今年2月,我市金融机构纷纷增加爱心座椅、提供老花镜、调大字号,甚至有些增设象棋室、书画室等,打通老年人群体享受基础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在市文明委推动下,我市各行各业争创文明窗口、文明岗位,立足本职工作,将为人民服务理念融入实际。将个人的事业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结合起来,这就是对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的具体实践。
传承践行
创新弘扬雷锋精神引领社会进步
五十多年来,雷锋精神成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在新时代下,不仅要做雷锋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还要做践行者,不断挖掘其时代特征,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
我市不断挖掘新时代楷模,让其成为雷锋精神新“代言人”。从2010年7月起,中山每月组织开展“我推荐 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每两年组织开展一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十年来,全市共评选出身边好人600余名,各级道德模范近百名。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爱老孝亲、见义勇为,通过层层评选、市民投票、报道宣传等,凡人善举被深度挖掘,小事大爱被广泛弘扬,中山“博爱之城”的品牌越来越亮。
在未成年人传承雷锋精神方面,我市围绕文明校园创建验收、学校少年宫建设、家庭文明建设和家教家风建设、“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等,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学雷锋活动。如东区朗晴小学成立了朗晴小学晴天义工队,用废品回收所筹集到的资金探访残障及困难家庭;中山市实验中学通9年“捡·爱”行动,打造“志愿服务”德育品牌等,同时持续擦亮“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品牌,全市文明校园创建实现100%全覆盖,创建位居全省前列。
我市还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弘扬新时代雷锋精神,如成立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最美家庭宣讲团,深入一线宣讲感人事迹;为“身边好人”“最美志愿者”“最美环卫工人”等典型人物全城亮灯;推出好人礼遇卡,营造全社会“好人有好报”的良好氛围……
时代在发展,岁月在变迁,我市在市文明委指导下,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不断提升市民公德意识和文明素养,发挥中山志愿者群体优势,不断赋予雷锋精神新内涵,倡导全社会从实际出发,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实践活动,让雷锋精神融入时代、跨越时代,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风向标。
◆文/李玮玮 廖喆
◆图片由市文明办提供
◆编辑:陈吉春
◆二审:方嘉雯
◆三审:赖有生
◆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