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驿站教育基地内,悟优秀共产党员欧初史命初心;溯抗日游击小队成立历史;忆中山抗日革命大事件……经过为期几个月的修建,前不久,中山市港口镇中南村莲花驿站党员专题教育基地正式对外开放,周边的党员群众也多了一处休闲学习的好去处。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们结合大南生态旅游岛建设,以中山抗日游击小队在中南村成立为背景,深挖港口镇红色历史资源,让全镇党员群众了解港口发展的历史,学习抗日抗争时期革命先烈浴血奋斗的精神。”着手驿站建设的负责人仇晓媚介绍,去年12月,他们着手驿站建设,当时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历史资料匮乏,文字资料不到600字,当年参与抗战的战士也都离世,以前的遗址随着城市化进程也未能保存下来。
记者在中山县第九区革命斗争史资料汇总《红色九区纪事》一书中查阅发现,全书380页,提及大南沙9次,但都是一笔掠过。只有在354页时,提及1998年10月,欧初在阜沙老战士座谈会上发言,讲述到1940年他接到组建抗日游击小分队时,他住在大南沙莲花村一农民家里,并在此集结队伍,队伍成立后一个多月,他们就转到阜沙镇牛角西河开展工作。所以,游击小队当年在港口镇的一个多月里,究竟做了哪些事情,考究起来难度非常大。现在看到的近600字的材料,也是得益于杨格峥老人的不懈努力。
杨格峥今年75岁,是中南村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自退休后就被邀请编写《中山市港口镇志》。
杨老回忆,从2006年开始,他就开始找寻那段“丢失的记忆”,于是他找了当时中南村的老村长高炳信讲解当年那段历史。
“老村长说,当时抗日游击小队成立的地方,位于现在莲池口街的桥头,以前是大片的藕塘和菜地,沿河两岸全都是茅棚,茅棚中夹杂着私塾、中心市场和鸦片馆,非常热闹与繁华。”杨老表示,后来他又走访了阜沙、黄圃等地拜访当年参与该游击小队的知情人,市党史研究室也为此开过几次座谈会,通过大家的口述不断补充还原历史,最后才形成了现如今的600字不到的材料。
凭借这些材料,港口镇党群服务中心联合中南村,在港口镇建成了驿站。仇晓媚表示,虽然港口镇有关抗战的材料不多,但是他们依然千方百计做好党建工作。下一步,他们计划在当年抗日小分队成立的遗址处,现中南村乐艺幼儿园外墙上,画上一些表现抗战精神的漫画,提醒后来人不忘革命先烈浴血奋斗的战斗精神。
◆中山日报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陈雪琴
◆图+、视频摄制/易承乐
◆编辑: 陈彦
◆二审: 蓝运良
◆三审: 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