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军十一载,东升镇现役军人关超文荣立三等功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1-02-23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近日,中山市东升镇武装部、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等成员来到东升镇坦背村,将“三等功”喜报送到现役军人关超文家中。由于去年一整年工作表现突出,关超文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接过喜报的那一刻,关超文激动地说,“我从19岁入伍,11年的青春都在军营度过,参军入伍是我做过最正确的选择!”

在部队表现优异 斩获多个奖项

走进坦背村一个干净敞亮的庭院中,关超文正捧着一本泛黄的相册、与母亲一同细细翻看,入伍当天与家人的合影、义务兵毕业照……数十张照片记录了他11年的军旅生涯。关超文出生于1991年,由于家中的大伯和堂哥都曾参军入伍,时常会和他说起部队的故事,耳濡目染之间,一个参军梦从小便在他心中生根发芽。待年龄达标后,关超文立马报名应征入伍,2010年他顺利通过各项检查,被分配到武装警察部队,如愿穿上了军装。

在奔波了一整天后,关超文到达了位于梅州的军营,但军旅生活并不像他想象中的那样有趣,不仅住宿条件艰苦,高强度的训练更是令他感到措手不及。“一开始很受打击,我肢体不太协调,对别人来说很简单的正步训练,我怎么做都做不好。”新兵训练中,简单的队列训练令关超文犯了难,为了不给了集体拖后腿,关超文利用午休、晚饭前等零碎的时间在军容镜前自己练习,经过一个月的偷偷“加练”,关超文不仅跟上了战友的进度,还成为了当年表现最优秀的新兵之一。

此外,作为家中年纪最小的孩子,关超文在家很少吃苦,进入部队是他第一次长时间离开家乡,他也因此格外地想念家人。“那时候部队有10个电话亭,只有周末才能打电话,为了能跟家人通话,我经常连饭都顾不上吃。”他回忆道,每次倾诉,家人总会在电话另一端耐心鼓励他,后来他带着家人的鼓励与期许,更努力地投入到训练中去,入伍多年他曾获得“优秀义务兵”、“优秀带兵骨干”、“优秀士官”等8个奖项。

为带新兵 错过与爷爷的最后一面

“部队是一个大集体,我在军营中学会了与战友互帮互助、换位思考。”进入部队后,关超文主动承担起军营中没人愿意干的脏活累活,在每日站岗执勤任务中他更是表现积极,战友生病了,关超文主动替其轮岗,最久时一天值岗时间达到8小时。

由于表现优异,在进入军营的第二年,关超文就担任班长带领新兵进行训练。然而,带新兵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家中就传来了爷爷病重的消息,“回家看望爷爷意味着我带的10个新兵要重新适应新的班长,我是过来人,知道刚入军营的新兵对班长是很依赖的。”关超文说,一边是亲人,一边是责任,经过再三考虑后,他还是决定担起班长的责任,留在部队继续带兵,也因此错过了与爷爷的最后一面。由于表现积极、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2012年,关超文争取到了部队仅有的一个入党名额,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

入伍十余年,关超文参与过多次重大任务执勤,2015年,他参与了一次山体滑坡抢险工作,当时发生灾情的工业园被泥土掩埋,许多工厂被夷为平地,成为一片废墟,“虽然任务危险,但责任在身,再困难也要克服。”关超文坚定地说。随后,他迅速加入废墟清理的工作,每天白天穿着作战靴在泥水里工作近6个小时,晚上只能在军车或地上休息,脚被泡得发白脱皮也从不说一句辛苦,就这样坚持了十几天,最终顺利完成抢险任务。

进入部队以来,关超文曾三次主动申请留在军营,他坦言,“军旅生活虽然枯燥,但我从中成长了许多,当兵就像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穿上军装是我这辈子最自豪的事。”关超文说。


◆中山日报新媒体中心
◆文+/见习记者 陆倩柔 实习生 苏晓莹
◆图+/见习记者 陆倩柔 
◆编辑: 陈彦 
◆二审: 蓝运良
◆三审: 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