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一周的无人机课程接近尾声,在青年教师的陪伴下,孩子们兴奋地抱起器材,准备到户外的广场上进行试飞,看到新开设的课程如此受欢迎,火炬开发区团工委的专职团干郑家平喜上眉梢。
在火炬开发区青年社区学院,丰富多样的课堂为青年们“两点一线”的枯燥生活带来知识和快乐。据悉,这样的课程每季度都会“招新”,每次招新的微信推文公布不久就被哄抢一空。之所以如此受热捧,除了课程实用有趣味,不得不提的是,给青年们带来家一般温暖的班委会。
课程外的班委活动同样精彩
走进开发区青年社区学院位于太阳城购物中心3楼的火炬区群团组织综合服务中心,自2012年成立并正式运转以来,这里已经成为青年们学习技能、提升自我的一片“乐土”。
郑家平介绍,青年社区学院招生、联系讲师等相关工作最初是开发区团工委的专职团干负责,从2013年起,除了组织、报销和规划,其余管理工作均交接到班委会的青年们手上,“组建班委会是由青年管理青年社区学院的一次尝试,让他们从课程的‘参与者’变身学院的‘主办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倾听青年需求,也有效缓解了专职团干的压力,还能将管理进一步细化到每个班级。”郑家平告诉记者。
班委会组织成立后,除了维护青年们上课的秩序管理外,令郑家平感到意外的是这群年轻人还策划了很多有思想、有影响的课外活动,如定期举办青观影,青思享、青电竞等。通过辩论、游戏、团建等方式带给青年们以思考和交友的平台。
“我们的演讲比赛、辩论大赛就很受青年们欢迎,大家在辩论中交流意见,观点针锋相对却收获了不一样的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样的形式青年们很喜欢,我们也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团委收集了青年们的所思所想,为基层团委做好思想引领工作提供帮助。”火炬开发区青年社区学院班委会理事长陆倍佑说。
在学习中成长在服务中思考
陆倍佑今年27岁,距离他2017年大学毕业接触到火炬青年社区已有4个年头。他告诉记者,毕业那年的7月份通过一个志愿主持活动了解到火炬青年公众号,不曾想,正是这样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给他带来不同的人生体验。那年第四季度陆倍佑报名参加了拉丁舞课程,因此也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随后2018年12月底青年社区学院班委会一年一度的换届招募,他顺利成为班委会的管理成员。
从事班委会管理3年多,陆倍佑说最大的成长在于为人处世以及写作能力上的提升。组织一场青年活动,是他这种理工男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记得第一次组织活动,参与人数太多,然而却没有招募足够的志愿者,刚好碰上下雨天,别提有多狼狈了。”陆倍佑说,也是同样这场活动让他感受到火炬青年的活力和热忱,很多参与者自发成为了志愿者,活动最后得到圆满完成。如今青年社区学院的经历让他在工作上从一名技术员、检测员成长为分管公司党务工作的行政人员,“这些成长都是青年社区学院带给我的。”
一场场青年活动让陆倍佑对青年需求有了更深刻的思考。“火炬区是干事创业的热土,青年人有30万之多。但是青年们在青年社区学院希望得到什么呢?我想除了精彩的娱乐课程外,他们更希望在这里让自己的专业得到应用,同时毕业后也能得到更多的专业成长和前沿信息。”陆倍佑说,未来将链接更多资源,除了开发一些低门槛的普惠娱乐课程,尝试与区内企业共同开发一些专业成长课程,让社区学院成为与青年人共同成长的平台。
郑家平补充说,2020年最后一季度的240名学员均已顺利毕业,而新一届班委会的12名主要骨干也已选举完成,如何在2021年继续充分发挥班委会作用,郑家平有许多设想。他表示,新一年计划将学院管理、课程开展以及资料归档等所有工作转交给班委会,开发区团工委也将继续当好青年最坚强的后盾,“班委会成员的身份是一种荣誉,还是一种情怀,彰显了学员对开发区青年社区学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我们期待有更多青年加入班委会,集思广益、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共同擦亮青年社区学院的招牌。”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陈家浩 徐钧钻 实习生 周晶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 陈彦
◆二审: 彭晓剑
◆三审: 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