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开出致富花,产业转型创名品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1-01-18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1月18日,记者走进大涌镇南文木围现代农业园区,只见一棵棵鸡蛋花树幼苗扎根宽阔平整的土地中,努力汲取养分静候花期,远处的黄花风铃木在花农的打理下树形优美,枝叶随风摇曳。自2009年底起,南文社区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种养模式的花木生产基地,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地使用效率,实现农业增效、集体经济增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近日获评市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花卉苗木专业村。

致富“花路” 促进农业增效经济增收

沿着古神公路沿线,集苗木、大型景观树、观赏树等种植的花木生产基地成为南文社区乡村产业振兴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自2009年底开始,南文社区因地制宜、转换发展方式,聚焦花卉苗木种植产业,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种养模式,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昔日传统的农田变身宽阔规整的花木基地,10年前分散种植的300多亩花木如今已发展为区域化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

“南文的农业原本以传统农田、传统农业模式为主,经济效益较低,农地使用效率不高。后来随着景观性、观赏性花卉苗木的市场需求增大,南文走上发展花木产业之路。”南文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萧建新介绍,将土地租给花木种植大户、经营公司等,既加快土地流转,提高使用效率,也培育出更多高价值种植业态,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南文发展花木产业后每年增加的收益约240万元,每年土地出租每亩的收益为2000多元,促进了南文的产业振兴与经济发展。”

不仅如此,发展花木产业带动了当地就业,各花木场为劳动力相对较弱、不愿或无法离家太远的人提供岗位。今年40多岁的邓金是本地人,在裕丰花木场工作已2年,平时负责打理花木、维护场地等,“我曾经在外打工,现在在家门口找到工作,更方便照顾家里,工资也能维持一家生活。”据了解,南文社区约有30人左右从事花木行业,多为年纪稍长的居民。

差异经营 “云上”拓销路创新谋发展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抓手发展特色产业,让广大农民腰包鼓起来,市委、市政府也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决策部署,各镇街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和资源优势,努力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为了引导南文的花木种植形成自身特色、避免恶性竞争,社区采取差异化经营方式,让各花木场以市场为导向,种植不同品种的花木,或一户专攻某几个品种,“差异化经营使花木场各有特色,市场竞争力增强,目前不仅供本地市场,还销往广西、福建、海南等省。”萧建新说。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除了社区在探索新发展模式,花木商也在不断创新种植、销售等模式。中山市南粤绿化有限公司是南文社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实施主体,主要承包市政以及小区等公共区域的绿化工程。据公司负责人卢悦带介绍,公司注重技术改造创新,在市、镇农业部门指导下,推广示范性节水灌溉技术项目,一改传统灌溉方式,有效灌溉面积达1044亩,有效节约水资源及经营成本,提高花木生产的综合实力。此外,高标准农田的规划建设为花木场增设了平坦宽阔的运输道路,大大改善了传统田地的环境。

“虽然疫情没给公司销售产生太大影响,但我们也积极谋转变,开拓并逐步推进线上销售渠道。” 卢悦带说。同时,无论社区还是花木商都表示,希望今后能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以“农业+休闲旅游+科普”于一体的新模式来带动乡村旅游,振兴乡村经济。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王欣琳 实习生 潘梓元
◆图+2/记者 王云
◆编辑:沙玉兰 
◆二审:张鹏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