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口海鲜街风光互补灯。
去过南朗镇崖口村“海鲜一条街”的人都知道,每当夜幕降临,约50盏风光互补路灯就会璀璨绽放。如今,类似的高科技新能源路灯在辽宁、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份大量投入使用,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产值和销售收入均超过1亿元,创造利税逾1千万元。
这项名为“大功率风光互补LED路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的科技成果还获得了广东省轻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发明专利的主人是中山市山东商会常务副会长、广东朗杰光源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总工程师李增勇。他最近还分别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希望通过校企良性互动,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发明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辽河大桥风光互补灯。
“白天是风景线,夜晚是长明灯。”李增勇一边向记者展示该公司在辽宁省辽河大桥边安装400多盏风光互补灯的情况,一边说,风光互补系统的“风”指风能,“光”指太阳能。在有太阳的情况下,由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同时给电池充电;当没有太阳而有风时,由风力发电机把风能转化为电能,继续给电池充电。到了晚上需要用电灯的时候,由储存在电池中的电能向路灯供电,点亮路灯。据悉,每盏灯充满电后,一般至少可以使用一周。
江西永新将军大道风光互补路灯工程。
风光互补路灯说到底就是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补偿使用、综合利用,这种新型路灯充分利用了风能和太阳能在时间上的互补关系,不仅较好地利用了自然能源、清洁能源、新能源,而且可自给自足、持续、长期供电。
“使用风光互补路灯,不用铺地下电缆,不消耗常规能源,经久耐用,每盏灯每年能节省1000多度电。”相关技术人员透露,濒水迎风、地势平坦、白天光照充足的地方,是安装风光互补路灯的首选地。
鉴于风光互补路灯在国内良好的市场反应和社会效益,位于中山南朗的广东朗杰光源有限公司计划在国内外更多的地方进行市场推广,还制定了通过5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在国内主板上市的宏伟计划。
◆文/图 记者 晏飞 通讯员 郎捷
◆编辑:陈吉春
◆二审:晏飞
◆三审:赖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