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中山火炬开发区帮扶的8个省定贫困村100%脱贫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12-18

火炬区大力推动“产业扶贫”,大幅提升了肇庆市怀集县当地贫困家庭年收入。图为12月2日火炬区调研组参观怀集工业园

在2019年脱贫达标考核中,
火炬区对口帮扶的
8个省定贫困村建档立卡
贫困户共401户1136人
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达到8266元以上,
全部达到相对贫困人口和相对贫困村退出标准,
100%完成脱贫任务
12月1日,在市委副书记、火炬区党工委书记陈文锋率队赴肇庆市怀集县调研火炬区对口帮扶工作期间,火炬区扶贫工作队提交了一份亮眼的扶贫“成绩单”。

自2016年以来,火炬区与怀集县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对口帮扶冷坑镇、中洲镇8个省定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双方凝心聚力、同向而行,通过构建精准扶贫大数据,大力扶持长效稳定产业,推动当地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就业补充等形式实现稳定增收、稳定脱贫。

数据显示,4年来,火炬区已累计投入精准扶贫资金约1.8亿元,其中怀集产业园投入达8480.83万元,累计拨付相关贫困户收益逾945.3509万元,受益贫困人口7438人次,人均累计增收1.0265万元。民富村强的小康图景,已化作现实的缕缕暖阳,照进怀集县冷坑镇、中洲镇群众的心田。


中山火炬开发区帮扶工作座谈会现场。
 

    调研镜头     

陈文锋率队赴肇庆市怀集县调研火炬区对口帮扶工作
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12月1-2日,市委副书记、火炬区党工委书记陈文锋率队赴肇庆市怀集县调研火炬区对口帮扶工作,现场考察产业扶贫项目,走访慰问贫困户,看望扶贫工作队,并召开座谈会。

他强调,全体扶贫队员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目标不变,以决战决胜之势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成绩迎接省扶贫工作成效考核。

     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12月1日下午,陈文锋率调研组冒着寒风,翻山越岭第一站来到冷坑镇岗脚村生态养殖鹅项目基地。

该项目由岗脚村、团结村、楼边村抱团发展共同出资,通过岗脚村钟倪种养专业合作社引入合作公司养殖商品鹅。目前,第一、二批商品鹅共4076只已出栏,第三批3030只商品鹅已于2020年10月11日入场养殖。陈文锋指出,要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根本性、战略性举措来抓,确保集体经济增收,让产业扶贫真正惠及当地群众。

在冷坑镇爱二村,调研组考察该村党建阵地和检查迎省扶贫考核台账资料。陈文锋强调,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的脱贫攻坚部署的战斗堡垒。驻村“第一书记”要在当地党委领导和支持下,千方百计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陈文锋一行还深入爱二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慰问,详细了解家庭面临的实际困难,并送上慰问金、慰问品,叮嘱扶贫工作组,要认真扎实地做好关心贫困户工作,让“两不愁三保障”落到实处。

    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精准帮扶

12月2日,调研组分别参观岗坪镇“省际廊道示范镇”建设成效、调研中炬科技产业园项目和肇庆鼎和农牧有限公司开发建设情况,并召开中山市对口帮扶肇庆市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

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灵峰交界、西界庙文体广场、沙子桥参观示范镇书记项目建设情况。陈文锋对示范镇项目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表示该项目为中山市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借鉴经验。

怀集县中炬科技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由火炬城建集团有限公司于2017年6月在怀集县全资成立,在广佛肇(怀集)经济合作区B区内投资建设标准厂房及商住园区项目。陈文锋实地考察园区企业,详细了解产业园建设情况,希望双方进一步强化共识,着眼长远,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肇庆鼎和农牧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0月,是广东颐丰食品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隶属于中山市国资委兴中集团。该公司计划在怀集县建设从养殖基地到肉类屠宰、到生鲜肉品供应的一体化产业项目。陈文锋希望项目方加快后续建设步伐,促进项目尽早投产运行。

在座谈会上,陈文锋指出,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中山市扶贫工作切实做到用心、用情、用力,对口帮扶的93条贫困村、13698人全部脱贫出列,脱贫户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帮扶地区贫困村和贫困户发生根本性变化。


    硬核实招1    
构建扶贫大数据做到“缺啥补啥”

即将过去的2020年,对于怀集县泰东村朱开寅来说,绝对是难忘的一年。他经常笑得合不拢嘴,逢人就说:“感谢中山!感谢火炬区!”两地相隔200多公里,火炬区与怀集县一位群众有什么交集?这故事还得从四年前说起。

位于肇庆市怀集县的中洲镇泰东村、中心村、鱼藤村和冷坑镇楼边村、爱二村、岗脚村、团结村、朗照村8条相对贫困村,为火炬区、翠亨新区“两区”定点对口帮扶对象。早于2016年5月,“两区”就成立了8支扶贫驻村工作队,多次逐村逐户调查,精准识别,反复核实,8条相对贫困村有相对贫困户441户1273人。通过入户登记农户各项信息资料,工作组建立起“一户一档”的全县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系统,使得各项帮扶工作实现全覆盖,真正做到“缺啥补啥”。

从2017年7月起,按照省的要求,工作队从住镇改为住村,这样更为有利于扶贫工作开展和密切联系群众。在挨家挨户走访的过程中,“两区”扶贫驻村工作队发现,仍有众多贫困户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的贫困户,而且他们居住的条件也都极为简陋。为此,工作队制定一系列“硬核”兜底保障措施,有条不紊地实施入户慰问、结对帮扶、精准助学、大病救助和引导就业创业等社会帮扶项目,以“八有”家居环境验收进一步提升贫困户的居住环境。

作为家中唯一劳动力朱开寅,就是“硬核”措施的受益人之一。其妻子中风肢体二级残疾,无语言表达能力,一子一女分别就读怀集中学和怀集一中,生活十分艰苦。今年,朱开寅又突发心肌梗塞,送往抢救并做心脏搭桥手术,家庭陷入困境。工作队通过大数据平台了解情况后,既帮其家庭申请了低保,还发动区内企业为其捐助大病治疗费用。2020年,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900元,已实现稳定脱贫。“现在社会好、政策好、党的领导好!感谢中山!感谢火炬区!”如今,朱开寅逢人就笑道。

回望刚刚过去的一年,许多贫困家庭都和朱开寅一样,因为火炬区精准扶贫的介入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医保方面,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均由省扶贫统筹资金统一购买2020年度新农保医疗保险;教育方面,建档立卡贫困户中283名在校学生,全部已落实教育生活补助;181户257名贫困户享受政策性兜底保障,其中2020年新纳入政策性保障贫困户3户8人。

    硬核实招2    
产业扶贫助贫困户找准致富路

在保障底线民生的同时,火炬区大力推动的一项影响深远的扶贫举措——“产业扶贫”,正在逐渐落地开花,许多贫困家庭因此年收入大幅提升。

家住中洲镇泰东村今年55岁的脱贫户罗石生,近期又正兴致勃勃地与中山市驻村干部商讨着接下来的经营想法,想让原生态扶贫产品“岭头鸡”走得更远。而时间拨回到4年前,罗石生是一名典型因学致贫的贫困户,其要照顾3个还在读书的孩子以及多病的母亲,一家5口还住在四面漏风的泥坯房里。

建档立卡后,工作队依据党的扶贫政策,帮罗石生一家落实了医保、教育补贴、危房改造等政策,2017年罗石生一家人住上了有水电、网络、卫生间的80多平方米新房。脱贫不能只帮一时,更要为贫困户找到长久的致富渠道。为帮助罗石生办养殖场,工作队送他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指导申请5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在朋友圈帮他卖鸡卖鸭。2019年,罗石生全家仅养殖的收入就达16万元。

过去大半年来,罗石生与其他贫困户一起,在村里的扶贫养殖基地养土鸡、土鸭、马岗鹅、草鱼、黄牛等,现在养殖家禽的规模达到了在栏保有量2000只。罗石生也成为养殖原生态扶贫产品“岭头鸡”的致富带头人,并连续两年获省级脱贫致富先进个人表彰。如今,一说起自己的养殖场,罗石生就眉开眼笑地说:“感谢政府,帮我找到了一条致富的路子。”

4年多来,火炬区实施11个扶贫产业项目,包括朗照村百香果、爱二村砂糖桔、团结村韭菜花、岗脚村(楼边村、团结村)生态鹅、泰东村岭头鸡、中心村(泰东村、鱼藤村)水培基地和鱼藤村沙山养殖牛等,帮助更多像罗石生一样的贫困户找准致富路。项目年度收益达200.17万元,其中集体收入16.49万元,贫困户项目收益分红33.67万元。

    硬核实招3    
将贫困群众“保命钱”用在刀刃上

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的民生保障,也是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基础。4年多来,火炬区、翠亨新区在对口帮扶的8条相对贫困村中,不断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根据每条村的特点进行有计划、有重点地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实施建设公共项目和民生项目共248个。

其中,已建成党群服务中心4间、康体活动中心5间、电教室2间、垃圾收集屋19间,总建筑面积1387平方米;建成文体广场17个10705平方米;道路硬底化15条12.07公里;安装路灯1128盏;架设开通行政村公共广播11套;新增购置空调、电脑、投影仪、会议台、办公台和椅子等教学、办公设备396宗。

同时,累计使用帮扶新农村建设资金653.92万元,分别实施建设“三清三拆”、村路巷道硬底化、安装太阳能路灯、建造污水处理池、建设公共卫生服务站和道路防护栏等民生基础项目共47个,整治了村容村貌,改造了村居环境,完善了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素,更好地展现了新农村示范村的风貌。

“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这跟我们科学用好扶贫资金有很大关联。”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作队严格落实资金项目监管,科学用好扶贫资金,真正将贫困群众“保命钱”用到刀刃上。仅2020年,“两区”今年共划拨精准帮扶财政资金1205.078万元,其中自筹资金855.0774万元、帮扶中洲镇3个省定贫困村建设集中供水项目资金150万元、扶持冷坑中洲两镇新农村建设资金200万元,高标准、超额完成对口帮扶资金投入任务。

    硬核实招4    
派驻“硬核”队伍激活“红色引擎”

打铁还需自身硬,建设好扶贫队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障。2016年,“两区”就成立了火炬区、翠亨新区对口帮扶肇庆市怀集县冷坑、中洲镇工作领导小组,由火炬区党工委书记任组长,下设扶贫办公室,统筹推进“两区”脱贫攻坚工作。

其中,中山火炬集团有限公司、中山火炬工业开发有限公司(现合并为中山火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帮扶冷坑镇楼边村和中洲镇泰东村,中山市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中山火炬工业联合有限公司(现合并为中山健康基地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帮扶冷坑镇团结村和朗照村,中山市张家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帮扶冷坑镇爱二村,中山翠亨投资有限公司帮扶冷坑镇岗脚村,中山火炬开发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帮扶中洲镇中心村,中山火炬城建集团有限公司帮扶中洲镇鱼藤村。

2016年5月,火炬区、翠亨新区在“两区”机关和区属各大(集团)总公司共抽调18名扶贫干部,派驻到怀集一线开展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其中派驻冷坑镇、中洲镇扶贫工作组2人,派驻8个村扶贫工作队16人;2019年3月18日,扶贫干部常规轮换,调换队员10人;2019年5月13日,新增派驻8名“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同时,为驻镇工作组和团结驻村工作队各增派资料员1名。至此,扶贫队伍充实到27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最强动力。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冷坑镇爱二村党总支部在火炬区党员业务骨干组成的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1+1+1”(国有企业党组织+帮扶村党组织+两新党组织)结对共建模式,促成中山市张家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中山市包装印刷园区党支部与村党总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把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使村党组织转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红色引擎”,促进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着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文/图 陈伟波 韩永 马梓珊
◆编辑:陈吉春
◆二审:方嘉雯
◆三审:赖有生
◆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最新!中山防风应急响应降为Ⅳ级
19158人浏览   2025-07-20
十五运会棒球测试赛在中山圆满收官
原创 16074人浏览   2025-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