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5日从南区街道办事处获悉,今年8月以来,南区扎实推进学校食品快检工程建设,现已完成5所供餐人数千人以上学校食品快检室的标准化建设,4所供餐人数较多幼儿园设立了标准化的食品快检点,并于近日全部通过市级验收。这些学校饭堂均实现了先检测再下锅。
它们分别是中山市侨中英才学校、中山市良都中学、中山市恒美学校、中山市启航技工学校、中山市南区竹秀园中心小学以及中山市南区竹秀园幼儿园、中山市南区第一幼儿园、中山市南区第二幼儿园、中山市精彩童年幼儿园。据悉,这些学校的快检点建设在校园内,均已具备对果蔬、畜禽肉、食用油、米面制品等大宗原料的农药残留、瘦肉精、黄曲霉毒素B1、吊白块等项目的检测能力。
在统一建设标准方面,南区按照《中山市学校食品快检建设实施细则》实施,统一了检验项目,具备基本农药残留和瘦肉精检测能力;统一人员管理,学校快检人员统一培训考核,颁发上岗证明;统一制度标识,快检室保持外观一致,统一工作制度;统一操作规范,确保了检验专业性;统一工作考核,开展学校快检工作考核纳入绩效评价体系。
在人员配备方面,目前各学校根据需要已落实至少2名专职或兼职检测人员的配备。检测人员已经统一培训、统一考核后统一领取了上岗证明;通过盲样考核、随机抽考、集中培训、现场“一对一”培训以及后续知识更新培训,不断提高快检人员的设备操作水平和检测能力。
在大数据方面,目前,南区已重点抓好学校快检室安装监控视频系统无缝接入“阳光食品”APP平台工作。利用“阳光食品”APP信息平台,实现对快检操作流程的线上监督;实现学校食品快检信息每日实时录入并上报,及时掌握分析快检情况,自动实现食品快检不合格风险预警,强化风险管控。
家长、群众可在“阳光食品”APP学校主页专栏内查看学校选材用料安全状况;或在学校设立的快检结果公示栏上可看到每日食材检测情况公开公示。实现学校食品快检“线上+线下”公示,构建社会监督氛围。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徐钧钻 通讯员 曾珺
◆图/通讯员提供
◆编辑:沙玉兰
◆二审:曾淑花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