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区的西苑社区江畔新村中,一群志愿者的身影频频出现:他们有时拿着刷子和油漆,在居民楼下绘制整齐醒目的停车位;有时带来了剪刀和绿植,将本身杂乱无章的花坛清洁得焕然一新;他们还会派发调查问卷,微笑着搜集江畔新村居民对整治的意见和建议。记者采访了解到,在西区慈善公益服务中心社工的培育和引导下,由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及党员组成的魅力江畔改造小组逐渐成为发现社区痛点、策划活动并解决难题的重要力量,通过“微治理”的方式,困扰江畔新村的乱扔垃圾、车辆乱停等难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我们口中的‘微治理’,指在社区治理视角下进行的社区组织培育,江畔新村改造计划就是其中一次有益尝试。在我们的引导和培育下,社区组织及社区居民、党员主动发现、策划并解决困扰着江畔新村的难题。”西区慈善公益服务中心主任、中山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赵燕林说。
她介绍,社区组织及居民此前便能敏锐发现社区中存在的问题,但如何策划并解决问题,有些束手无策。不过,在社工引导以及西苑社区党委的牵头下,大家齐聚一堂,经过议事会议、居民意见搜集等方式讨论问题和解决方案,“最终,江畔新村改造行动小组成功敲定方案,以试点的方式进行增划电动车和摩托车车位、花枝修剪、补种小花等社区改造,社区党员、居民纷纷在社区组织的号召下加入其中。”
拿上尺子和油漆,魅力江畔改造小组的志愿者们蹲在试点空地上,专心致志进行停车位的规划、尺量和上漆工作,尽管最初显得有些生疏、无从下手,大家很快便摸索出技巧,以默契的配合完成车位线划分,“为电动车、摩托车划分专属车位是改造行动中的第一步,本次活动从筹备分工、物资准备以及开展都由西苑社区岐江舞蹈队以及江畔新村改造行动小组共同完成,我们社工仅以协同的形式辅助活动开展。”赵燕林告诉记者。
而在另一项美化小区花坛、减少“临时垃圾堆”的改造计划中,西苑社区旗袍协会则成为了主导者,与行动小组的志愿者一起,大家在短短两小时内便完成了4个花坛的“美化+补种花草”行动,“改造完成后,魅力江畔改造小组还在江畔新村中开展了一期微治理成果分享活动,以分享会、定向打卡、反馈问卷等形式向居民宣传改造成果,并搜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从最初的各抒己见到最终的齐心协力,社区组织和居民在改造中发挥着最大的力量,全新的社区治理模式也在思想的碰撞中初步成型。”赵燕林说。
据了解,以西苑社区江畔新村、隆昌社区六组为据点,以“美丽社区,和谐共治”为主题的2020年第二期微治理将进一步向其他社区铺开。赵燕林介绍,截至11月15日,烟洲社区“垃圾分类主题宣传墙”改造、广丰社区广丰桥美化、隆昌社区六组文化广场改造行动均已完成,“接下来,我们计划在彩虹社区和长洲社区继续开展微改造行动,进一步培育具有自主策划志愿服务活动能力的社区组织,引导他们提供恒常化服务是我们未来的目标。”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见习记者 陈家浩 记者 徐钧钻
◆图、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陈彦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