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芙村民自发成立志愿服务队,每周开展环境整治行动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10-23

古桥接河岸,清水映树影。岭南水乡的美景每天在板尾村仁字围的日出日落之间上演。10月22日上午,记者站在位于中山市板芙镇板尾村的仁字围涌边上,只见流水清澈,偶尔有小鱼游出水面,沿途的乡村小道干净整洁,村容村貌令人眼前一亮。据了解,自今年6月仁字围村民自发成立志愿服务队以来,队员通过每周日常态化环境整治志愿服务,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村民的幸福感也得到了切实提升。

村民自治防“脏乱差”回潮

“这都是我们村志愿服务队的功劳!”看着眼前的景象,村民梁锦汉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每周日早上,乡道上、河涌边,总能看见很多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拿着扫帚、钳子、簸箕等工具,分散在仁字围的各个角落修剪杂草、捡拾垃圾,往日涌边、路边垃圾成堆的乱象基本绝迹。

仁字围是板尾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由仁一、仁二两个村民小组组成,有村民300余人。而村民交口称赞的仁字围志愿服务队,原来是板芙镇首支由村民自发成立的志愿服务队。

“成立至今,我们已连续开展了16次志愿活动,老老少少都参与其中,场面还挺热闹的。”据仁字围志愿服务队队长陈少基介绍,创文期间村里就自发利用周末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后来经村民商讨同意,决定以创文为契机,成立一支志愿服务队伍,让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日趋平民化、常态化。

成立之初,有村民认为占用周末休息时间,很难长期坚持下去。但各位志愿者众志成城,缺少劳动工具就众筹购买,每次发布志愿活动都积极参与,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截至目前,该志愿服务队已吸纳村民近30人成为队员不少家长还乐于 “小手拉大手”,带上孩子一起清洁打扫,共建美丽家园。

“现在整个运作方式趋向稳定,做志愿渐渐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很多卫生黑点都能及时清理干净。”陈少基心目中最高兴的是,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开展集体活动,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得以不断提升,村庄环境也越变越美,同时家长还能以身作则教育下一代,可谓一举多得。

村民自觉讲卫生爱护环境

志愿队年龄最大的队员陈容根今年已经70岁,每周日仍坚持参志愿活动,提起做志愿,他说作为村里一员,也要出一份力:“村就是家,大家齐心协力搞好卫生,环境好了看着都开心。”现在陈容根还多了一个“巡查员”的身份,每天散步时都会特别留意村里哪里有卫生黑点,然后发上微信群,在有队长周末组织队员清洁打扫,这一来二去,村里的环境就能越来越好了。

成立志愿服务队开启了仁字围村民自治的新起点。志愿服务队以实际行动感染、带动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不仅赢得村民普遍支持,还将人居环境整治的意识延伸到各村,以一时的“整”,倡导村民长期的“治”。

“村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乡村美了,生活舒心了,邻里间的关系也日益和睦。大家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加强了,图方便乱倒垃圾的情况少了就是最好的例证。”记者走访过程中就留意到,仁字围有多家自建房正在装修,他们的门前三包工作做得很好,建筑垃圾都及时清扫,门口以外始终保持整洁。

村民卢姨说,见到志愿者们不遗余力地美化农村环境,再也不好意思随手丢弃垃圾、在家门口乱堆乱放,见到门口有垃圾自己都会自觉打扫。

陈少基说:“平时村民要简单维修一下水电,换把锁,只要和我们说,我们都会上门帮忙。”随着人员不断壮大,仁字围志愿服务队发掘自身潜能,结合群众实际需求,除了每周日常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活动外,队员们还结合自己的特长,免费为村民提供维修水电、更换锁具、安装照明等各种琐碎而贴心的服务,把志愿服务送到村民的家门口、百姓的心坎上。

在仁字围志愿服务队的带动下,现在板尾仁字围村邻里之间的联系更密切了,互助互爱,邻里互助的风气越来越浓厚。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陈伟祺 通讯员 梁耀洋 于淼龙
◆图+2/记者 陈伟祺 其余为通讯员提供
◆编辑:沙玉兰 
◆二审:蓝运良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