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晚,中山南区沙涌村锣鼓喧天,由南区街道宣传文体服务中心、南区文联主办的2020年非遗马家枪传承活动暨南区良都“车灯笼”民俗文化节热闹举行。150多个新老中山人家庭提着灯笼从沙涌球场列队出发,走遍村里每条大街小巷,将沙涌村过去的中秋习俗“车灯笼”重现。出发前,他们在沙涌球场举行了武术和歌舞表演,集体合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祖国喝彩。
南区民间文艺协会良都会馆负责人马钰泉是中山市非遗代表性项目马家枪传承人,一直致力于传播传统文化、民间习俗。他告诉记者,所谓“车灯笼”是过去中秋节的时候,小孩子三五成群,点着灯笼排着队,宛如一条“发光的龙”走遍村中大街小巷,寓意照亮未来的人生路、照亮村居的光明发展前程。过程中,队伍还会过牌楼、过门宅,寓意“过好人生的每一关”,祈祷家乡风调雨顺,是良都地区传统的民俗。
“随着村民们忙生产、忙发展,这项习俗渐渐地淡了下来。直到去年我们把老风俗重新举办起来。去年有30对亲子参加,今年经过广泛发动,日常通过南区青年社区学院等平台学习马家枪的新老中山人纷纷响应参与,主办方还制作了一条灯光龙。参与亲子超过300人。”
听见“车灯笼”队伍沿路歌唱《我和我的祖国》,队伍中76岁的马演南老人感动地告诉记者,习武修身、保家卫国是沙涌村村民的优良传统,过去在沙涌村,练习马家枪的弟子在中秋当天要集体朗诵爱国主题的古诗古文,然后举行舞狮舞龙活动,旨在教育弟子习武先修身,习武之人不能欺横霸市,要有家国情怀。“这项传统今年结合少年儿童的车灯笼习俗一起搞,活动办得很热闹、很精彩,希望每年可以延续下去。”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徐钧钻
◆图+3/记者 徐钧钻
◆编辑: 曾嘉慧
◆编审: 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