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国外技术壁垒,中山这家公司成生物制药领域佼佼者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9-23

9月23日上午,位于中山火炬开发区的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康晟生物”)内,数名身穿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正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分析仪器上的各类数据,筛选合格的生物产品。作为一家成立不久的生物技术公司,康晟生物仅用了两年时间便实现营收平衡,成为国内生物制药领域的核心上游企业。2020年,该公司将继续加大人才建设,借助金融工具,紧抓疫情带来的发展契机,努力实现全年业绩同比增长3倍。

发挥人才优势打造国货之光

“这便是我们公司的核心产品——无血清培养基。”顺着公司总裁、美国肯塔基大学生物化学博士潘洪辉手指的方向看去,一瓶瓶橙色液体正被科研人员摆上手推车,准备送往下一间实验室。

他介绍说,这些液体属于蛋白单抗药物、疫苗药物与生产的核心原材料,是生物制药的必备耗材。过去,这种原材料一直都被国外垄断,直到近年来受到国际贸易形势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内客户开始寻求更加稳定可靠的货源,国产培养基的研发和生产才慢慢发展起来。也就是从那时起,潘洪辉从海正药业辞职,带着丰富的生物制药行业下游工艺研发及管理经验,与联合创始人袁军博士于2018年4月成立了康晟生物,着力开发培养基。

为严格控制产品品质,这家企业的生产车间每周只开工一次,其余的时间基本上都会用来做消毒和清洁工作,车间的自动化程度很高,800平米的生产空间只需两人便可操作。

目前,公司拥有一支强大的技术团队,其中3名为中山市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在人才聚集的效应下,公司在成立当年便已经实现营业收入,第二年的营业额更是翻了5倍,发展速度令同行咋舌。“现在我们的产能已经能满足大部分国内外的企业,价格方面以及快速解决售后问题方面,也比进口产品更有优势,很多国内外的下游客户都更愿意购买我们的产品。”潘洪辉说。

利用融资渠道提升服务品质

今年受疫情影响,该公司有近两三个月的时间都处于空闲状态,然而随着复工复产以及药物需求的增大,公司的订单突然增加了许多,潘洪辉需要更多的资金进行周转。

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中山中行根据公司的需求和特点,向潘洪辉推荐了战“疫”人才贷,“这个产品是专门针对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类公司推出的,贷款门槛虽然高,但免抵押,额度大,最高可贷3000万。”中山中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相关的放款事宜正在处理中,很快便能到达公司手中。

潘洪辉认为,这笔贷款的意义远不止帮助企业自身缓解资金压力那么简单:“其实自疫情发生以来,部分上下游的企业面临着资金周转的问题,有些企业情况并不乐观,因为我们的资金充裕,就能为客户提供更灵活的商业合作模式,让客户的资金也同时更灵活地加速公司的发展。”毕竟,危机之下,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只有让对方的齿轮先转动起来,整条产业链才能平稳而有力地运行下去。

对于接下来的发展计划,潘洪辉表示短期内会以二期项目的建设为重点,建立培养基分析平台,负责细胞株的构建和临床样品工艺开发等,整个项目计划投资约1.2亿元,面积约5000平米,预计春节前就能投入使用。公司也会继续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到2020年年底,高层次紧缺适用人才的数量将增加至8人,技术团队也将从40多人增长至100人。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付陈陈
◆图+2/记者 付陈陈
◆编辑:蓝运良
◆编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