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防疫与劳动创新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该研讨会由中国劳动学会联合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劳动经济学会等五家单位举办。会议上,主办方发布了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地复产复工复市的典型案例,其中,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开展的集中精准接返滞鄂务工人员工作入选十大典型案例。
2020年春节前,中山市异地务工人员约161万人,其中湖北籍务工人员近10万人,从今年2月中旬起,中山企业用工需求逐步上升,急需大量员工快速返岗。为此,中山市人社部门联动镇街、商会、企业、机构奔赴云、桂、豫,打通各地返岗障碍,“点对点、一站式”集中精准接返员工6万多人。
3月初,作为疫情重点地区,中山的企业仍有近5.5万务工人员滞留在湖北,包括大量的骨干员工、核心技术人员、企业高管等。滞鄂务工人员的返岗效率,将直接影响中山企业复工复产和城市经济恢复大局。彼时,湖北人民返岗之路面临“四难”——出村出乡难、外出买票难、健康办证难、安全返岗难。
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指出,要在做好健康管理、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的办法,集中精准输送务工人员安全返岗。中山市迅速落实中央部署和要求,“站出来”担当作为,冒着一定风险下好“先手棋”,作为“破冰”者,最早公开表态欢迎湖北人民,集中力量打通鄂籍员工返岗路,精准安全接返滞鄂务工人员。
从3月11日起,中山市积极与湖北省各级政府沟通,依托中山湖北商会、宜昌商会、仙桃商会等组织,多方盘活省际资源,形成定向合力,细致筹划鄂籍务工人员返岗工作。中山人社部门还派出专项工作组率先赴鄂“破冰”,辗转逆行4000多公里,先后赴黄冈、麻城、蕲春、随州、老河口、松滋和黄梅等地,以“6天行6市,天天发专车”的工作效率迅速打开局面,为明阳风电、大洋电机等重点企业和深中通道等重点项目接回了滞鄂的关键技术人员,支持相关企业和项目恢复正常生产。
此外,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与广东省人社厅沟通协调,争取组织专列接返滞鄂务工人员。3月19日,全国首趟湖北复工专列——“粤鄂专列”开出,551名务工人员离鄂返粤,中山务工人员占六成席位。截至3月下旬,中山滞鄂务工人员顺利返岗4.56万人,鄂籍务工人员返岗率超过九成。
“今年2月以来,中山市先后组织近百万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城市人流恢复度迅速跃居珠三角第一,用工保障达到预期目标,复工复产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4月初,中山市企业员工返岗率达92%,企业实际缺工率6.1%,用工规模已达到去年同期水平,满足了当时企业复产达产的需要,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快速恢复。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何淼 通讯员 李思宇
◆图/通讯员提供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蓝运良
◆三审: 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