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西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获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退休后的老年人口袋的钱多了,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对此,他们在5个村(社区)分别邀请银行机构工作人员和律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座,为广大老年人补上了一堂实用的“财商课”。
“社工啊,最近有个投资公司请我们去喝茶,跟我们说投资肯定会回本的。我是否应该相信?”西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社工告诉记者,这样类似的问题在他们开展服务的过程中隔山差五就能收到。这一现象成为了他们高度关注的课题并为此策划了相应的活动。
据悉,今年8月—9月,西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分别在后山、烟洲、广丰、沙朗以及隆平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展了共5场的金融防骗讲座,特别邀请到建设银行讲师及法律顾问为长者讲解金融防骗知识,解答日常金融疑惑。在防控常态化下,各站点在开展前还协助长者做好体温检测以及登记。
社工侯雅梦透露,不同的社区的老龄人群不一样,开展的金融防骗知识也不同,如:
在后山社区,由于城市更新和三旧改造的原因,社区居民即将陆续搬迁到新房,当中有的居民会选择对相关物业进行流转,讲座主要着重针对合同识别、核对等事宜进行讲述,活通过案例视频展示、讲师讲解以及趣味问答形式开展。
在烟洲社区,长者对个人信息的泄露以及新纸币的真假识别等内容十分关注。中国建设银行的讲师分别从这两方面内容切入,活动后,多位长者表示能从中认识到个人信息重要性,以及哪些操作容易在无意中泄露了个人信息。
在广丰社区,该社区的长者大多为务农出身,近期有了一定的分红后,缺乏科学的理财知识,个人防骗意识相对较弱,极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银行的讲师团为参与者讲述的常见骗局案例和辨别方式,以情景模拟、有奖问答等方式,吸引参与者投入到情景中。
在沙朗社区,多位长者都有曾有过被骗的经历,活动中,真实的案例新手拈来,比如疑似孙女班主任打电话说孙女住院了让转账等,引导长者思考受骗的原因、当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应该怎么防范等。
隆平社区则通过派发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等方式,向社区长者介绍诈骗的特征和常见形式。
侯雅梦说,未来仍将会与公安、银行、律师等单位一同合作,从不同角度及层面对诈骗类型全方位的解释,给予长者更多防范技巧,期望人人都做“精明耆英”。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徐钧钻
◆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唐益
◆二审:韦多加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