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区党工委书记周俊峰:做强总部经济 做美城市形象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9-01

7月底跟随中山党政代表团前往佛山、江门、深圳、东莞考察学习,兄弟城市敢想敢干的魄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和用世界眼光和现代思维发展的活力,令东区党工委书记周俊峰印象深刻,称“倍感重任在肩”。

东区作为现代服务业强区,也是中山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未来5年对中山来说至关重要,是潜心发展的黄金期;对东区来说,更要在深中通道通车前抢占先机,把好方向、明确定位,高质量高起点发展,打造活力宜居的和美新城。”8月24日,周俊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这样说。

对兄弟城市的魄力定力活力留下深刻印象

○记者:此前跟随党政代表团前往佛山市、江门市、深圳市、东莞市四个兄弟城市实地参访调研,这些城市的哪些做法特别令你有感触或给予你启发?

●周俊峰:我把这次的学习经验归纳为八个字:“大开眼界、重任在肩”。四个城市很多好做法、好经验,在我看来,体现在三个“力”。

在顺德看到,综合利用法律等各种手段推动村级厂房升级改造,理念超前、政策理解到位,敢想敢干、敢于创新、敢于碰硬,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魄力”。

在东莞看到松山湖等一些大项目、大平台,如采用“1+9”的模式,一个功能区带动9个镇区,都是花费十年甚至二十年时间打造,找准方向就咬定青山不放松,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定力”。

还要学的是这些城市的活力。干部在工作中非常善于用世界眼光和现代思维,善于借鉴其他地方的好经验,善于开拓市场,盯得紧也盯得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城市怎么定位怎么承接 ,他们的干部会想很多办法。在工作机制上,对佛山顺德的做法特别深刻,他们提出的是“强市活区、实镇兴村”,每一个层面的定位都认真思考,而且很给力。

面对“四大隐忧”东区要敢谋敢比敢为

○记者:面对我市的“动能乏力之忧、外部环境之忧、区域竞争之忧、资源紧缺之忧”,东区如何持续优化规划和产业布局,当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善之区?

●周俊峰:上半年,我区经济持续高位运行,保持稳定增长,GDP实现138.2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在全市排名第一,向市场传递出强有力的信心,尤其是信息软件产业、建筑业“两位数”增长,有效拉动GDP增长。作为全市第一梯队的镇区,我们不能等、不能慢,更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守摊子、吃老本,我们要继续对标先进,在发展思路上“敢谋”、在目标定位上“敢比”、在干事创业中“敢为”。

为此,东区提出通过做大做强总部经济、提升固投动能、促进科技与金融有机融合、稳企安商带动消费、打造宜居环境以打赢经济翻身仗,从科技、金融、消费、民生方面着手,重振中山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贡献东区力量。

东区将紧抓岐江新城片区发展机遇,打造总部经济,推动岐江新城核心片区吸引科技与金融、数字经济以及生产型服务业、总部型创智产业等业态项目落户,承接广州、深圳外溢创新资源,打造重要产业载体。以创建省级“互联网+”小镇为契机,发挥中山紫马智慧教育集聚区、中以科技创新中心等引领作用,集聚各类创新资源。

下半年,要推动498米超高层地标综合体项目以及金基地块等其他新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楼宇经济集聚发展,谋划打造起湾道、长江路沿线“产业带”。加快华为创新中心落地见效,充分利用云平台项目助力转型升级。积极配合市总部企业认定申报工作,力争实现辖区总部经济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

在固定投资方面,全力推进基础设施、三旧改造等工程,加快推进起湾道快速化工程、世纪大道快速化工程、深茂铁路等重点交通枢纽项目土地整备工作;稳步推进沙岗、环紫马岭片区等旧村改造;积极谋划综合性、高密度型汽车4S城建设;加快新基建、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研究打造长江三溪、金钟湖片区“文旅生活节点”,吸引文化、创意、IT、设计类高尖端人才。

东区还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科技与金融有机融合。目前全市约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金融及类金融机构集聚东区,2015年9月,全省首批四条创新创业金融街之一的众创金融街在紫马奔腾挂牌成立,下一步将在市金融局统筹下,计划对目前众创金融街升级,围绕科技贷款风险准备金、科技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新创业大赛等提供科技金融服务,打造成为全市金融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助推中山市科技型企业发展。

城市向东发展 打造活力宜居环境

○记者:东区作为现代服务业强区,在城市建设、交通布局、公共配套、促进消费上有怎样的谋划?

●周俊峰:东区作为中心城区,交通便利、路网四通八达,是企业战略布局的理想之地,我们将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打造活力宜居的和美新城,环境搞好了,产业集聚了,高层次人才才能吸引得来、留得住。

在交通上,深茂铁路、深中通道、广州地铁18号线延长线、中开高速均在东区布设站点和出入口,并延伸到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半小时经济圈内有深中通道中山出口,直通港澳的中山港码头以及多条高速入口。2公里内有两座轻轨站点,中山城轨1号线纵贯东区。由长江路、博爱路、105国道、北外环组成的中山一环,未来全程没有红绿灯,城市发展迈入快车道。

在公共配套上,有中山博览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全民健身广场、紫马岭公园、金钟湖片区八大主题公园等城市生活配套,中山市一中、博爱医院等全市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均坐落于此。下一步,东区将把握城市向东延伸发展机遇,做好城市环境配套。继续以创文和市容环境整治为抓手,整治黑点、难点问题;加强大气、水污染防治,对大小鳌溪排洪渠、槎桥路排洪渠、洋角涌、白沙湾工业明渠等河涌进行重点整治。

同时还将积极扩充优质教育资源,重点推进增班扩容工程建设,落实柏苑小学扩建和紫岭小学课室改造工程,加快长江小学及周边配套工程建设,积极推动朗晴小学扩校工程落地,重启水云轩教学楼建设项目,保障公办学位供应,全力解决学位不足问题。加大力度提升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大智慧公安投入,做好老旧小区微改造等,提升城市面貌。

下半年,东区还将计划结合多个重大节庆举办各类促销活动,在电商行业、汽车销售、文创网红消费等领域挖潜,探索“夜间经济”,进一步带旺东区消费。

要做成一件大事,5年时间只是一个起步。此行给我的最大收获就是往前看有远见,找准方向后,要有定力,咬紧牙关闯出一条路来。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李玮玮
◆图/记者 明剑 王云 夏升权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张鹏
◆三审: 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