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山”字经 做活“绿”文章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8-2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这是一个寄托着诗和远方的新发展理念。
放眼粤港澳大湾区,中山市五桂山就是这样一座忠实践行绿色发展、高质量崛起理念的南粤小城。

这里是广东省著名的革命老区,这里是中山市唯一的生态保护区,这里有保存完好的岐澳古道精华路段,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古道文化在这片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水乳交融。

人间正道是沧桑。
挖掘和利用红道、绿道、古道资源,三“道”合一,奋力打造大湾区的“香巴拉”,便是五桂山重振虎威、打赢经济翻身仗、实现高质量绿色崛起的人间正道。 

  文化旅游  
  红色文化引领五桂山高质量绿色崛起   

随同中山市党政代表团赴大湾区兄弟城市考察学习,深入到区直部门、村居、企业频密调研……从7月初到现在,五桂山党工委书记方英恩可谓马不停蹄、风雨兼程。

“五桂山要念好‘山’字经,做活‘绿’文章。”取经归来并集思广益后,一个简洁而明晰的发展思路在方英恩脑海中形成。
毋庸讳言,多年来,五桂山在生态保护上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对生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上做得还远远不够。

“五桂山要努力走出一条红色文化引领绿色发展的新路。”方英恩表示,五桂山将学习借鉴江门城央绿廊碧道、东莞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等的做法和经验,把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生态环境资源、古道资源等充分挖掘出来,用绣花的功夫进行合理开发利用,让红道、绿道、古道三“道”合一,串珠成链,把五桂山打造成为大湾区人人向往的好地方。


五桂山党工委书记方英恩(中)提出“念好‘山’字经,做活‘绿’文章”的发展思路。

对五桂山而言,发展文化旅游业是实现高质量绿色崛起最重要的选项,也是必由之路。
五桂山地处大湾区核心腹地,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独特而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发展文化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和现实路径。
基于此,五桂山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作为奋战2020工作重点之一。
从中山主城区出发沿城桂路南行,一条“红道+绿道+古道”的文化旅游线路就在脚下。

顺着蜿蜒幽静的村道走进槟榔山村,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古氏宗祠跃入眼帘。这座掩映在崇山峻岭和万木葱茏中的清代古祠,是广东人民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人民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见证。

古氏宗祠北向约一公里处,便是岐澳古道五桂山段。岐澳古道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也是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国人开眼看世界的重要窗口。据记载,这条古道曾留下林则徐、郑观应和孙中山等历史名人深深的足迹。

走岐澳古道,访古氏宗祠,一部鲜活的中国近现代史仿佛在市民游客的眼前徐徐打开……
如何让“养在深闺”的红色资源“活”起来、“火”起来?


红色文化引领五桂山高质量绿色崛起。
 

目前,五桂山已编制完成《五桂山红色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规划方案》,并将从三个方面发力,引领带动全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一是建好红色阵地,筹建珠江纵队纪念展示中心和红色文化博物馆,串联古氏宗祠、十六烈士纪念碑、槟榔山村等,连片建设红色文化体验区。

二是讲好红色故事,组建红色宣讲队伍,深入挖掘古氏宗祠、劏人石、石莹桥等红色文化资源,拍摄“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主题党课宣教片,让革命先辈留下的红色资源成为市内外党性教育的“源头活水”。

三是发展红色旅游,以红色文化为主基调将古氏宗祠一带革命遗址和岐澳古道五桂山段串联起来,形成“红道+古道+绿道”闭环,将红色文化融入观光生态旅游,以适当的形式再现红色故事、红色人物、战斗生活等。

如何将五桂山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造福当地民众?
位于五桂山办事处后侧的大尖山露营公园,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该公园以农业种植为基础,集观光、休闲、运动、露营和研学体验为一体,五年来公园建设投入数千万元。

近日前来调研的方英恩认为,大尖山露营公园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发展方向与五桂山作为生态保护区发展生态经济和文化旅游产业的思路十分吻合,区党工委、办事处将大力支持。

类似露营公园这样的文旅项目在五桂山还有不少,虽然目前尚处于投入阶段,但投资方对生态旅游信心满满、坚定执着,“依托绿水青山特色资源,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吸纳附近村民就业,这是造福一方的好事,我们不太在乎眼前得失。”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
方英恩在展望该区文化旅游业前景和“钱”景时表示,虽然目前仍有疫情防控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影响,但五桂山的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好山好水自然禀赋更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稀缺资源,要通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把五桂山打造成为湾区枢纽、精品中山的最好注脚。


古氏宗祠是五桂山红色文化的代表。


“走”岐澳古道,“读”中国近现代史。
 

  乡村振兴  
  五桂山全力创建100%美丽宜居乡村  
 

五桂山的文化旅游业走的是“全域旅游+乡村振兴”的路子,二者互为依托,相得益彰。
近年来,五桂山在全区范围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以“业兴、村美、人和、民富”为美丽宜居乡村的建设目标。

今年以来,该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督办乡村振兴工作。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该区在今年密集出台了《关于落实五桂山乡村振兴工作新任务分工的通知》《五桂山“五大美丽行动”百日攻坚方案》《五桂山2020年关于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施方案》《五桂山城市管理重振虎威“五化”提升专项行动方案》《五桂山关于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明确重点任务和部门分工,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要求落地落实落细。

据初略统计,五桂山近几年累计投入各级资金1.3亿元,先后开展秀美村庄和秀美村庄连片示范带建设,共完成70多个项目,惠及全区5个村(社区)。

今年是中山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的冲刺之年、决胜之年,五桂山特别注重将创文和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结合起来。为了培养引导村民日常的良好行为习惯,提高自觉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该区还在全市乡村率先实施“村民分类、定点回收、村委奖励”的垃圾回收处理模式。

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提升,不仅促进了乡村振兴,更为全域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正是五桂山乡村振兴的聚焦点。

其中,依托岐澳古道的“古驿道文化遗产实体游”和依托古氏宗祠的“红色文化遗址游”两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串联了南桥、桂南和石鼓等村,涵盖了周边住宿、餐饮、游览点十余个。

另外,以大尖山露营公园等为依托,集茶园观光、亲子、休闲、茶叶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茶园以及以南台果场为主的金煌芒种植区等项目,也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充分展示了五桂山乡村旅游的特色和魅力。

与此同时,五桂山还通过高标准设计、大面积整治、上轨道运作“三步走”,全力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力争年内100%的行政村建成美丽宜居乡村。

兵马未动,规划先行。
该区投入180万元开展全域美丽宜居村建设规划,实现规划100%全覆盖。其中,桂南村规划为侨乡客韵艺术乡村,长命水村规划为沉香文化客家新村,南桥村规划为生态宜居革命圣地,龙石村的规划设计计划年内完成。
该区还计划投入2000余万元开展基础设施、卫生环境、绿化美化及乡村景观完善提升项目。

桂南村是践行“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绿色发展理念的范本。
该村通过建设香樟公园、客家文化展示区、观光农田、河滨公园四大精品项目,华丽转身为旅游型村庄,连年实现村集体收入、人均纯收入“双增长”。
以旗溪生活农场为例,该农场创建于2015年,占地面积300多亩,以生态永续农业发展为目标,目前已打造成为土地修复良好、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教育基地。

农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将通过功能升级,集友善农业、智慧农耕、研学旅游于一体,进一步开拓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根据规划,桂南村还将以“香”(沉香)为主题建设精品村,分三步走打造文旅项目标杆。一是坚定不移走美丽宜居乡村发展之路,打造可行有效的规划方案;二是大力扶持“公寓+民宿”发展,带动乡村经济提质增效;三是打造特色产业园区,引进环境友好的绿色环保企业。
得益于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桂南村去年底成为全市唯一的首批国家森林乡村。
这是五桂山递给大湾区的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 

  精品工业  
  瞄准“小精特新” 向质量和效益要空间  

有道是:无工不富。
方英恩提出,在“双区”驱动新背景新机遇下,五桂山并不是完全拒绝和抛弃工业,而是要努力发展好没有污染、用地少、附加值高的精品工业。

作为中山的“市肺”“绿肺”,五桂山工业发展多年来受到局限和制约,全区目前规上企业只有32家。
经过初步摸排,五桂山还有800多亩比较低效的区和村一级的工业厂房,方英恩表示,下一步要对现有的低效工业用地进行升级、改造、盘活,向质量和效益要空间,走精品工业发展之路。

据分析,如果按平均3.5的容积率来计算,盘活这800多亩的低效厂房,将可为五桂山新增200万平方米以上的工业厂房面积。此外,市委市政府对五桂山空气功能区做出了新的调整,释放了660多亩的未建工业用地。

“这为五桂山存量经济的优化升级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方英恩说,发展是第一要务,该区将充分利用新释放出来的工业发展空间,定向引进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类产业,聚焦打造“小、精、特、新”产业经济。

他认为,只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精品工业和精品的实体经济,未来三年,五桂山可以实现工业产值翻番,走出对现有的工业空间、工业用地的高效利用之路,打开作为生态保护区的要素魔咒。

例如龙石工业园内低矮的铁皮厂房曾为五桂山工业起步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低效厂房逐渐变成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

方英恩表示,要学习顺德低效厂房改造的成功经验,对低效厂房的改造和闲置用地的盘活要狠下功夫,提高厂房容积率,进一步提高效益,减少资源浪费,刺激市场主体活力。与此同时,要在“保”市场主体上持续发力。2020年是中山的稳企安商年,保企业主体又是“六保”中的首要先决条件,每一家企业都是宝。要掌握企业发展痛点堵点难点,贴身贴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五桂山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余振孝介绍,为了把新冠疫情给企业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五桂山实施党政领导班子分片包干联系企业制度、以“店小二”精神24小时服务企业。该区还适时推出1000万元暖企“大礼包”,实施租金“双月减半”政策,合计减免企业租金近500万元;安排500万元对在疫情期间申请贷款的企业进行50%的财政贴息;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向银行争取到不少于1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支持,优先满足辖区企业增资扩产融资需求;提高上规奖补力度,对首次上规企业一次性奖补10万元,上规第二年和第三年按照营业收入增长幅度,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或20万元的奖励;对2020年期间参加国内外展会的辖区企业,在领取市补贴后,不足部分给予100%补贴。 

奇迹是人创造的,既然选择了远方,就没有坦途和退路。
人们期待着,英雄的五桂山人民,挖掘和利用好红道、绿道、古道资源,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香巴拉”,在这片红土地上,在高质量绿色崛起的人间正道上,续写新的光荣与梦想。


◆文/图 晏飞 郭克铜 陈云静
◆编辑:陈吉春
◆二审:晏飞
◆三审:赖有生
◆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