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市公安交警支队采访了解到,从强化组织、勤务、违法整治等方面入手,市公安交警支队自今年4月以来力克难点、痛点、堵点,既动员全警上路,也强化智慧勤务,全力开展“减量控大”工作,全市交通环境、秩序好了,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和交通拥堵量全面下降。
▍动员全警上路,强化智慧勤务
据介绍,市交警支队定期对文明交通建设情况开展检查,动员全警上路,同时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查酒驾、飙车、无证驾车、假牌假证、随意变道、违规掉头、占用专用车道等严重交通违法。在实施“人海战术”的同时,交警支队还从强化智慧勤务入手,采取巡逻纠违、电子球机抓拍等新勤务模式,每天早高峰至晚高峰对主城区2条主要商业大街、49条主次干道、54个主要交通路口和28条文明交通严管路全覆盖巡查,严查严控违法停车行为,并即时指令铁骑队快速处置各类警情及交通违法、不文明交通行为,实现“最强大脑”与“最快双腿”强强联合。近4个月来,交警部门共投入警力23816人次,交通志愿者1057人次,全市重点路段、路口见警率和管事率以及车辆和行人遵章率明显提升;中心城区查处机动车违停近20万宗,查处“车不让人”3995宗,交通秩序明显好转。
此外,针对不同交通违法及其带来的影响,交警部门严格执法、柔性执法并举,对酒驾醉驾、无牌无证等严重违法行为严查严处;对次干道和不影响通行的违停机动车主实时发送“挪车驶离”手机温情短信提醒,现场打印“温馨提示”告知群众,对轻微交通违法行为实行警告教育,并依托公安大数据惩奖结合,对斑马线“车让人”司机发送温馨短信点赞,让中山交通管理工作更显温度和热度。
▍超过30万辆合标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
去年至今,市交警支队通过带牌销售、警邮合作、流动车管所等举措,大力推广合标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工作,同时积极协调自行车电动车协会、电动自行车销售公司,以进企业、社区、商圈的方式,开展登记上牌、“一盔一带”宣传、“以旧换新”活动,引导群众置换超标车,减少群众损失,确保平稳过渡,并鼓励销售商推出购车赠送头盔、赠送保险附加服务。截止8月中旬,全市共设立上牌业务点180余家,各区镇均已设立邮政代办点,总数达30余个,电动自行车累计注册登记总量达30.05万辆,其中带牌销售8.87万辆。
与此同时,针对共享电动自行车经营企业存在的管理不到位、过量投放、乱停乱放、骑行隐患等问题,7月3日,市交通运输局、城管和执法局、公安局交警支队再次召开共享电动自行车综合管治联席会议,联合约谈相关企业,明确要求8月1日前主动回收已经投放的共享电动自行车,并不得再继续投放。对回收较慢或逾期未回收的共享电动自行车,我市各镇区和相关部门将协助相关企业进行回收清理。通过上述举措,目前,我市电动自行车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冲红灯、逆行等违法行为明显减少,街头巷尾也难以见到共享电动车乱停乱放的现象。
据统计,1月1日至8月15日,全市共发生一般程序的道路交通事故784起,死亡110人,受伤627人,直接经济损失78.33万元,与去年同期对比,事故减少93宗、下降10.6%,死亡减少22人、下降16.67%,受伤减少105人、下降14.34%,直接经济损失减少10.8万元、下降12.12%,其间,交通拥堵的报警数量也大幅减少。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陈家浩 通讯员 刘洪希
◆图/通讯员提供
◆编辑:唐益
◆编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