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车对接”,中山这个镇实施生活垃圾全程分类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8-19

“两年前,桥头村已建好7间岭南风格的新型环保垃圾屋,为三乡镇推行垃圾分类提供了硬件支撑。”中山市三乡镇桥头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郑家龙说。记者从日前召开的中山市三乡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动会上获悉,为落实省市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精神,该镇已制定《三乡镇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从2020年起,结合实际,试点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城乡一体化制度,2025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乡一体化系统,将通过全程分类、“桶车对接”等措施来实现工作目标。 

新型环保垃圾屋提供硬件支撑 

8月19日上午,在停雨的间隙,三乡镇桥头村吴阿姨提着打包好的两袋生活垃圾走出家门,来到桥头村委办公楼右侧的垃圾屋前,犹豫了数秒钟,然后从“厨余垃圾”的窗口丢了进去。“生活垃圾一般属于厨余垃圾吧,有时候分不太清楚,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吴阿姨微笑着告诉记者。 

灰砖瓦脊、屋顶采用白色线条包边、转角采用大理石包边,十足的岭南风格,“环保垃圾屋”等字样标识明显。记者注意到,桥头村的新型环保垃圾屋有3个垃圾投放窗口,分别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桥头村7个新型环保垃圾屋于2018年在原有垃圾屋地址改建而来。为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桥头村以户为单位,为每户发放了三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并每月发放足量的垃圾袋。据郑家龙介绍,“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作,做这些还远不够,既要有硬件支撑,还需要不断提高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 

中航环卫集团湾区事业部总监任汉斌指出,从中航集团在全国的项目合作城市来看,上海、福州等城市的垃圾分类做得很不错,根据党政机关、社区、小区等不同的区域确定垃圾分类的模式,有的区域可回收垃圾多,有的区域厨余垃圾多。总之,垃圾分类几个环节很关键,首先是基础设施,社区、小区、党政机关要按照垃圾分类要求做好垃圾房的改造;其次,要做好宣传工作,政府引导,党员带头,社区、小区共同做好宣传,还要在垃圾投放点加强督导;最后,末端处理这个环节要搞好,要不然,分好类的垃圾最终又搅在了一块。

明年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铺开 

《三乡镇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指出,2020年,实现全镇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包括党政机关,学校、文化、广播电视等事业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车站、体育场馆、文化场馆、公园、公共绿地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选取公共机构作为试点,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2021年,在完善垃圾处理终端设施建设后,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铺开。到2025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乡一体化系统。 

为实现这一目标,《三乡镇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路线,即建设简便易行的分类投放体系、科学合理的分类收集体系、完善匹配的分类运输体系和规范专业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从最初的投放,中间的收集和运输,再到最后的处理,整个过程形成闭环,确保全程分类。 

记者注意到,在末端处理环节,三乡镇明确建设完善匹配的分类运输体系,实行分类运输,以确保全程分类为目标,建立分类后各类生活垃圾收运系统,逐步完善垃圾收运模式。落实“桶车对接”要求,配足、配齐分类运输车辆,合理确定收运频次、收运时间和运输路线。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徐世球 通讯员 郑淑芳 袁旺
◆图+3/记者 徐世球
◆编辑:沙玉兰 
◆二审:蓝运良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