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今年48岁的何燕屏利用接送孩子的空档时间到中山市东区起湾社区邻舍衣服银行处理中心当志愿者,她主要负责衣服分拣、清洗、消毒、包装等工作。“就业困难人员在这里既可领取补贴,又能获得志愿服务时数,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价值。”东区人社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东区积极探索“公益+就业+服务”模式,依托“邻舍衣物银行”平台,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困难人员实现在家门口实现灵活就业。
上午9时,何燕屏送孩子上学,处理完家务之后,到达位于东区起湾社区的邻舍衣物银行处理中心当志愿者。“在这工作3年了,上班时间可以灵活调配,让我能照顾家庭之余,有一份收入,还可以帮助人,所以坚持下来。”何燕屏告诉记者,她每月在邻舍衣服银行的志愿服务时数有80多个小时,平均一天的工作时间6、7个小时。
市邻舍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冯峻峰介绍说,“邻舍衣物银行”是一家专门从事废旧衣物回收的公益组织。通过开发衣物回收、分拣、清洗、消毒、整理等公益岗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在家门口灵活就业。目前,像何燕屏一样在“邻舍衣物银行”做志愿者的就业困难人员共有17位。
具体这些就业困难人员是如何在公益组织实现再就业的呢?“通过‘公益+就业+服务’模式,他们在公益岗位的劳动工时将转化为志愿服务时数,同时东区将给予他们16.4元/小时的公益岗位补贴。”东区人社分局副局长胡颜飞表示,数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东区在“邻舍衣物银行”平台共发放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补贴合计已有190903.4元。
胡颜飞表示,这种 “公益+就业+服务”就业模式是东区解决“4050”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题的探索尝试,对公益组织和就业困难人员是双赢的。不仅有助于减轻公益组织的用工成本,为公益组织服务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就业困难人员既获取了劳动报酬,又参与了社会服务,收获了劳动尊严。
“目前与人社部门的合作,已基本解决了我们公益项目的人手短缺问题,但我们更希望通过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参与志愿工作,宣传衣服回收捐赠的环保理念,让更多市民参与到这项公益行动中来。” 冯峻峰表示,邻舍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把政府的帮扶转化为慈善捐赠和志愿服务回馈社会,并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截至今年7月,“邻舍衣物银行”共捐赠衣物18.3万件,鞋子2万双,书籍5万册,无偿送达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
怎么参与衣物回收环保公益活动?
方法一:投喂社区、路边的“邻舍”小白箱 or 致电15900060203(中山)0662-3326168(阳江)预约上门回收;
方法二:邮寄
地址:中山市东区月湾路四巷一号,中山市邻舍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回收范围:衣服、鞋子、包包、棉被、毛绒公仔、课外书籍等,新旧不限,皆可接收。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何淼 通讯员 李思宇
◆图+2/记者 何淼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蓝运良
◆三审: 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