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上午,阳光洒满中山市民众镇义仓村的波叔果园,从树上摘下两个沉甸甸的番石榴,今年50多岁的园主郭卫波笑得颇为自豪,“再过一个月左右,这批番石榴就能迎来收获。今年的收成比往年略低一些,但意外的是,不仅果实的滋味更胜一筹,价格也有所回升。”郭卫波说。
翠绿、茂密的果林中,隐约能瞥见不少戴着白色塑料袋的番石榴的身影,这都是郭卫波辛勤耕耘的成果,“我最初是一名蕉农,转而种植番石榴有7、8年的时间。尽管经济效益没有粉蕉等作物好,番石榴胜在种植难度低,对极端天气和病虫害的抵抗力强,培育的收益相对稳定。”不过,一个人经营近10亩的番石榴园并非易事,除了为番石榴扎上塑料袋是需聘请工人,郭卫波基本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果园的日常打理,他告诉记者,浇灌可以靠着布在园中的水管自动完成,但是施肥、除草等要亲自动手,整整半天才能完成,“番石榴一年收获两次,但最近天气十分炎热、水分稀缺,果实的产量不太理想。”不过,郭卫波并没有为此发愁,他笑眯眯地说,与往年相比,今年夏季的番石榴滋味更为甜美,此外,1斤番石榴的价格从年前的几毛钱重新回到一元多,“这一批番石榴预计能收获8至9万斤,收益颇为理想。”
紧挨着番石榴园的土地上,粉蕉树错落有致,郭卫波说,这里本是一片鱼塘,自己将它改造成粉蕉园,“鱼塘的塘泥十分肥沃,很适合种植作物,而且近年来的极端天气较少,我想要拼一把,毕竟粉蕉将近2元一斤、经济效益要比番石榴好。”不过,郭卫波表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想通过轮耕的形式均衡土地营养、防治虫害,“再种上几年,我就要调换番石榴树与粉蕉树的位置、实现轮耕。这一笔花销固然不小,但是对土地的保护以及未来的耕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郭卫波说。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见习记者 陈家浩 实习生 吴雨谦 通讯员 康雪涛
◆图+1、视频摄制/见习记者 陈晨
◆编辑:蓝运良
◆编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