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中山市工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在市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五年来,中山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推动改革创新,着力做强基层基础、做实维权主业、做优职工服务、做大工会影响,打造了“三工联动”、百万职工大培训、“三个一批”“超级工人”“中山发明”、《工事工办》等职工服务、劳动竞赛特色工作品牌。
先后荣获“全国工会系统先进集体”等全国性荣誉10项,省级荣誉54项,市级荣誉17项,各项重点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
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蔡宏(中)与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合影。
加强思想政治引领
发挥主力军作用建功新时代
主题教育活动坚定理想信念。五年来,中山工会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推动新思想新理论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坚定广大干部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为中山实现高质量发展凝聚职工意志、激发职工力量。五年来,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两会”精神等主题宣讲100多场次。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举办岗位学雷锋、劳模工匠进企业、进校园、庆祝建国70周年、“知中山、爱中山、建设中山”市情教育等主题活动。
发挥示范作用培育“中山工匠”。五年来共评选表彰全国、省劳模,五一劳动奖章等先进个人56名,全国工人先锋号等先进集体37个,市级职工先进典型197人。创建1个国家级、8个省级、25个市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其中,王冰劳模创新工作室被全总命名为“全国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先后开展各类主题劳动竞赛,打造《超级工人》《中山发明》“安康杯”等竞赛品牌。结合中山区域特色经济以及大数据、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举办了“云计算应用”“粤菜师傅”、绿化环保、灯饰设计等职业技能竞赛300多项,参赛职工近300万人次。
“成长计划”助力蓝领圆梦。出台《中山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创建“美丽园区”打造产业工人队伍实践基地、开展百万职工大培训……五年来,一系列的学历提升、技能培优、公益课堂“成长计划”助力蓝领圆梦,一批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产业工人脱颖而出。五年来,创建全国、省、市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15个,建成职工书屋475家,参与培训学习的职工超过150万人次。
中山市职工高等学历提升计划学员毕业典礼。
坚持职工需求导向
构建创新创优维权服务新体系
主动依法维权成效显著。近年来,中山工会创新完善 “人大+工会”“政府+工会”“法院+工会”“互联网+工会”等“工会+”维权工作机制,培育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典型,加大源头治理劳资纠纷工作力度。进一步畅通职工诉求渠道,多维度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五年来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近3000万元。
“三工联动”提升服务品牌。为打通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中山工会深入推进“以工会为主导、社工为承担、义工为配合”的“三工联动”服务模式,建立了一支200多人的工会社工和2万多人的工会义工队伍,已开展主项目6个,拓展项目79个,创投项目224个。“三工联动”优质服务模式提升了会员住院暖心行动、工伤探视、爱心妈妈小屋等服务品牌内涵。
精准服务帮扶职工解困。连续25年开展“职工解困互助月”活动,五年来共帮扶困难职工12092人次,发放慰问金1778.88万元,向全市11万多名职工赠送“职工医疗互助保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镇(区)两级工会投入2000多万元,为推动复工复产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密切了与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
蔡宏(中)到高速路口慰问抗疫一线公安干警。
深化改革引领发展
固本强基彰显工会新活力
工会改革稳步推进。制定市总工会改革方案,全面深化工会改革,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提升工会领导机关联系服务基层的能力和水平。 推动镇区工委会升格为镇区总工会,更好地发挥镇区工会组织承上启下、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队伍稳定的作用。
基层建设扩面提质。全面开展基层工会建设攻坚行动,常态化推进新业态、新模式、新领域工会组建和会员发展工作。目前全市已建立基层工会组织15867家,涵盖基层单位17554家,发展工会会员142万人,不断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干部队伍活力增强。创新用人机制,建设专职为主、挂职兼职相结合的工会干部队伍。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管理模式,着力解决基层工会人手短缺、专业性不足的问题。
经过系列的改革创新,中山市总工会持续加大推动建设维权型、服务型、创新型工会的力度,工会工作的价值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创新现代社会治理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新机遇新蓝图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五年,中山工会将坚持新发展理念,抢抓“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围绕聚力建设“湾区枢纽、精品中山”,推进“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拓展建功立业平台”“增强维权工作实效”“提升优质服务体系”“深化工会改革创新”五大工程,打造更具创新更有活力的工会组织,为重振中山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实现省委赋予的“三个定位”贡献智慧力量!
◆文/邹蓉 蔡伟强
◆图/由中山市总工会提供
◆编辑:陈吉春
◆二审:方嘉雯
◆三审:赖有生
◆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