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订单消失之后,中山这个老板带着80多名员工去“打工”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5-28

如果没有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李千这个时候应该在他位于神湾的玩具厂里忙碌,从2013年开始,他从租用一间6楼的民房起步,进入玩具行业,经历过创业之初到处找订单的艰辛,工厂规模逐渐扩大,高峰期时,工厂有100多人,后来员工逐渐稳定至80多人。


李千亲自上阵对一台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调试。

去年腊月26日,李千担心年后不好招工,完成了年前部分客户的订单并生产了一部分库存后放假了。没想到,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年后不能马上开工。直到3月初,工厂才复工,员工陆续返厂。复工后,工人们先把去年的订单做完。此时,疫情逐渐在全球蔓延,国内外经济低迷,消费需求大幅下降。李千也遇到了同样的烦恼,工厂新增的订单并不多,用他的话说 ,“少得可怜”。“平时生产线开12个小时,当时只能勉强开8个小时,其实根本不需要8个小时,但是工人得有活干。”李千说,以前一天出一百多件货,但复工后,一个月才出三四十件,他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订单在消失。

工厂没有订单,等于工人没有活干。但李千没想关闭工厂,虽然未来并不明朗, 但他等着订单逐步恢复的那一天。他也不想裁员,工厂的80多号人,有的从创业之初就已经进厂了,李千对他们有一份情义,不少年龄偏大的员工这时候出去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当然,订单恢复后,他也需要他们。

但要养活这80多号人,也让李千犯难。4月中旬,他购买了10多台口罩生产设备如耳带机、封边机、鼻梁机等,开始接一些口罩后端加工的订单。为了便于品质管理,他决定带着80多名员工去“别人家工厂”“打工”。经过朋友介绍,5月初,李千带着80多名员工和口罩生产设备来到了火炬区一家口罩生产企业上班。此时,火炬区这家企业因为产能扩张需要人手,加上客户订单比较急,80多名员工马上进入车间工作。

28日,记者在李千“打工”的工厂看到,工人们正在车间里按照客户要求对一批准备出口的KN95口罩进行细节的完善,李千正在调试一台出现故障的机器。这些工人平均年龄40岁,与本工厂的工人同工同酬,他们也非常珍惜这份工作。“只要有订单,我们不睡觉都可以,有订单就有动力。”李千望着眼前忙碌的员工说,他感谢这家工厂愿意与他以这种方式合作,也希望这家工厂订单充足,大家都有活干,一起把规模做起来。虽然未来还不明朗,但李千心里一直有个愿望:等到云开雾散的那一天,他要带着这80多名员工回去大干一场。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记者 黄启艳
◆编辑:沙玉兰 
◆二审:张鹏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