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见未来①丨一桥飞架,火炬高新区创新要素加速流动
栏目:法润中山 来源:中山+ 记者 谭华健 通讯员 肖晨茜 发布:2024-05-16

【开栏语】

深中通道开通在即。作为中山市“东承”战略的桥头堡和主阵地,国家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火炬高新区”)迎来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无创新,不火炬!火炬高新区正大力实施“1+5+3”战略,以打造中山创新发展“主引擎”为主线,着力实施科技创新活力、产业能级、城乡融合发展、治理能力和民生保障水平五大提升行动,坚持全面统筹、项目为王和制度创新三大抓手,加快建设“智慧创新生态 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产业新城,打造一流国家级高新区。

在深中通道即将通车之际,中山+火炬频道特别策划“‘桥’见未来”系列报道,聚焦“1+5+3”战略,展望美好未来。敬请垂注!


5月11日晚上,达影医疗(中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达影医疗”)常务副总经理王伟涛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张深中通道灯光璀璨的图片,并配了一行字,“深中通道仿佛已通车”。

这是王伟涛在深圳宝安区家中的阳台上,用手机拍下来的图面。据王伟涛介绍,这也是他第一次看到桥面上亮灯,心情颇为激动。六年前,来到中山火炬高新区国家健康基地创业的王伟涛对深中通道建设进度非常关心。“那时开始,我就在家里阳台拍摄深中通道了,期盼通车的日子早点到来,如今这一梦想很快就要实现了,心情自然高兴。”王伟涛说。

创业项目渐入佳境

2016年12月28日,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先行工程开工,深中通道正式开建;2024年4月17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完成动静载试验,这标志着深中通道桥梁工程顺利通过“大考”,朝着今年6月具备通车条件迈进关键一步。

日新月异的火炬高新区。记者 谭华健 摄

2018年的一次机缘巧合,海归博士吴涛选择在中山国家健康基地智慧小镇创立达影医疗,主要从事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用于乳腺癌等癌症筛查的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作为该公司首席科学家的吴涛掌握乳腺癌筛查技术数字乳腺体层合成技术,已在国内已获多个发明专利和创新奖项。

吴涛大部分时间在北京从事科研,达影医疗需要找一个人来具体运营。作为吴涛的朋友,家住深圳的王伟涛成了最佳人选。当初,公司起步时,只有两位员工,一位是王伟涛,另一位是他的朋友,二人都是从深圳过来。不同的是,王伟涛是独自一人过来“闯江湖”,而他的朋友却是“拖家带口”过来。“朋友主要负责生产,我负责运营。五年来,公司已从最初的他们俩发展到了现在已有20多名员工的规上企业。”王伟涛告诉记者,2022年以来,公司步入了快速发展期。

说起这六年来的“深中故事”,王伟涛感慨良多。因家人在深圳,他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回去,六年来跑虎门大桥这个路线达到1000多趟。期间,还曾遇到堵在路上4个多小时的,原本计划周五下班后1.5小时车程,赶到家里陪家人吃晚饭,因为路上不可预测的堵车,经常赶不上“饭点”。

王伟涛的深圳家离深中通道出入口只有七八公里路程,位于国家健康基地的达影医疗与深中通道出入口近在咫尺。“深中通道开通后,通勤就方便多了”。王伟涛展望道。

在国家健康基地智慧小镇内,达影医疗技术人员正忙于调试高端设备。据悉,其影像设备于 2021年获得NMP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上市。2022年,该公司产品销售加速,当年成为火炬高新区的规上企业,现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2023年在“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中荣获优秀企业(成长组)。

达影医疗技术人员进行设备检测。 记者 谭华健 摄 

在生产车间,王伟涛指着发货区的两个木箱说:“这两台设备已完成了检测,估计这个月底就要发货。”

搭建创新“直通车”

当初,达影医疗选择国家健康基地发展,除了考虑到中山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地理区位优势,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火炬高新区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在智慧健康小镇,该公司确定场地后,很快进行车间装修,减少了找地建厂房、资金投入大等难题。

2016年以来,作为新的产业载体——智慧健康小镇进入招商旺季。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君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利诚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与达影医疗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段,选择落地在智慧健康小镇。康晟生物致力于成为工业级细胞培养应用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于2018年落地国家健康基地,创始人潘洪辉是成长于香港,求学于美国,生物化学专业博士。在他看来,深中通道开通后,中山与珠江口东岸的深圳、香港联系更加紧密,有利于与深港的创新资源对接。

近年来,利诚检测与深圳市场的对接频繁,成功竞标多个项目。该公司董事长陈新文表示,深中通道开通后,公司与深圳的交流更加便利,合作将会更深入。

国家健康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生物谷。记者 缪晓剑 摄 

对进入“快速成长期”的达影医疗来说,深中通道建成通车,无疑是为公司下一步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王伟涛举例说,深中通道通车后,在北京从事研发的吴涛以及投资人来中山公司总部也很方便,过去飞机飞到广州、深圳、珠海机场,但要到达中山要费很多周折。深中通道通了后,直飞深圳宝安机场,走深中通道就方便很多了,这样也利于北京的科技成果在中山加速转化。另外,空间距离拉近了,中山公司招引深圳的技术人才会方便很多,创新平台之间的交流也会很便利。

去年12月,中山市科技局举办了一场“深圳-中山产业创新资源对接会”,旨在促进中山与深圳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加强两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资源交流合作,为深中两地搭建起产业联动互补的桥梁,共促两地产业科技创新与合作共赢。深中产业科技协同创新路在何方?广东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黎友焕教授认为,深中通道开通后,中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洼地的区位优势凸显,存在大量创新资源要素向中山外溢的可能性,也具备可行性和现实需求。黎友焕建议,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动“现有产业+创新”的转型升级、“深圳孵化+中山制造”、构建深中产业无缝对接的产业生态体系、打造企业家向往的创新创业理想家园。

国家健康基地的现代化园区。 记者 缪晓剑 摄 

为推动深中科技与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区域创新协作格局,5月10日,中山市科技局联合中山火炬高新区科创局、中山留创园,在深圳北方大厦举办“深中协同·联合孵化”交流座谈会,中山国家健康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张企科技企业孵化器、火炬高新企业孵化器、01共创孵化器等火炬高新区孵化器代表参会。其间,深中孵化平台框架合作协议签署,“深中协同·联合孵化·合作平台”揭牌,通过平台搭建,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运用,构建“广深港澳研发、中山孵化产业化”区域创新协作格局。

对在中山火炬高新区追梦的王伟涛等深圳创业者来说,再过一段时间,他们就可以搭上深中通道这趟深中“直通车”。


编辑 谭华健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向才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原创 10704人浏览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