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守艺人
在麦当劳吃完汉堡,年轻人陈晓顺手把垫餐纸折成一道“金拱门”;出差住酒店,退房前把面巾纸折成一朵花留在桌上。
他没看过接收者的表情,有时候想到,会忍不住暗爽。
陈晓很安静,折纸这项创作比他更安静。一张纸,一双手,关闭自己与外界的通联,把思想放进纸里,反复折叠,不断变形,最后成为一件作品,或者躺进废纸篓。
持续数小时的折叠过程中,爽和颓,都暗藏在心里。所以,狂欢、咆哮、忧惧,这些词基本不会出现在陈晓的情绪管理中。对他来说,那些层层叠叠的折痕,就算是眉飞色舞了。
毕竟,他眼中的世界和理想,常常要折叠起来看。
一张纸的可能性
12年前,高中生陈晓第一次接触现代折纸,对着网络视频,他只花1个小时就完成了日本川崎敏和老师设计的玫瑰花作品。此后,新世界的大门向他开启了。
大学期间,陈晓一边读着药学专业,一边埋头研究折纸造型和技巧,还和临近的同好组建了折纸工作室。身边亲朋都觉得他只是在玩,不曾想,大学毕业后他竟以“纸”为生了。
折纸是陈晓的爱好,也是他的精神寄托。摄影 | 彭磊铿
陈晓对纸的执著很朴素:可以物尽其用。“你看这正正方方一张纸,合理分配每一个区域,最大限度地利用它,不用一刀一剪,不撕不破,也不往上加颜料,甚至作品完成后都不用打扫‘战场’。”陈晓浅浅笑道,“就是一张纸,通过缜密的线条布局,做出千变万化的作品,干干净净,刚刚好。”
这个不多不少的“刚刚好”,恰恰就是折纸创作人的“爽点”。有时候,把一边角翻转过来,刚好和另一个角完全重合;又或者一条峰线折过来,刚好对应另一边的谷线。“这种严丝合缝太令人愉悦了,特别是对线条强迫症患者极其友好。”内敛的陈晓,眼神中闪过一丝兴奋。
这种对逻辑美感和数学计算的追求,是折纸爱好者的共同愉悦,也是现代折纸与传统折纸的区别。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现代折纸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且自洽的理论。从造型创意到空间规划,从结构嵌套到基本雏形,从形态再造到细节补充,每一步背后都有完整的逻辑依托,并且彼此之间环环相扣,层次合理,布局有序。
当然,这个漫长的流程并不是每次都能一步到位,难度越高的作品越需要反复调整,如果中途有新的灵感冲上脑门,手上的纸又会一通翻转或者短时停顿——那是创作者在反复思考、试错、取舍,直至最后有一张纸能躲过废纸篓的黑洞,涅槃重生为一件作品,令人惊叹。
在无数次这样的艰难历程后,陈晓在技巧方面已经非常成熟,现阶段他更想追求的是独特的创意、个人化的表现风格以及作品的多层次内涵。
陈晓作品“骑虎女射手”。从确定要做这个作品,他就在想怎么突破,毕竟折纸圈里已经有很多优秀的老虎设计,他要玩点有新意的。思来想去,他决定在老虎背上加一个骑手。“也就是说,一张纸不光折出一只老虎,还要连带折出它背上的人物,甚至人物还能手握武器。各种细节纹理,都是通过精确控制纸张正反面的不同颜色的内外翻动来赋予。”想到这里,陈晓终于可以放心地动手了。摄影 | 陈晓
熊猫也是折纸圈非常热门的题材,现有的设计至少上百种,要做出新意相当困难。苦思冥想了许久,陈晓决定采用一种贴地趴卧的姿势,来表现熊猫的慵懒状态,同时附加一句拟人化的文字描述:“我不想去上班”。整个作品不但妙趣横生,还在一瞬间唤起人们的共情。摄影 | 陈晓
目前折纸圈有两类主流风格,一类是用非常纯粹的几何轮廓去概括造型,特点是棱角分明,线条简洁有力,具有设计感;另一类趋向于写实风格,造型上的还原度较高,线条也比较复杂,细节丰富。
陈晓说:“我一直在尝试结合这两种风格,并在它们之间取得平衡。”毕竟,在超稳定的结构上,体现超平衡的风格,那几乎是大乐透奖金翻倍的愉悦。
陈晓和他的部分作品。摄影 | 刘诗觉
折上云端
作为折纸圈的12年老手,陈晓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折纸圈,创作水平都属于绝对的A班。这两年,他陆续收到法国、西班牙、以色列等国家的展会邀请;业内水准最高的“世界折纸马拉松”邀请全世界最优秀的48位创作家轮流进行网络授课,他在受邀之列;连续几年,他的多件作品在日本折纸博物馆展出。
陈晓这几年明显有种飞上云端的上升感,这种感觉既虚幻,又真实。
2018年,陈晓作为特别嘉宾出席法国里昂国际折纸大会。活动负责人之一尼古拉先生是目前国际最有名的折纸出版组织的创办人,他和陈晓一见如故,两人在活动结束后依旧保持联系。
尼古拉熟悉陈晓的作品,也看过他许多完整版设计图和折叠过程图。有一天,尼古拉在邮件中询问陈晓:“Xiao,你愿不愿意出一本自己的作品集?”
欣喜的陈晓即刻回复他:“当然愿意!”
接下来的几个月,尼古拉热情地向陈晓推荐适合画图的软件,提供参考模板,分享画图经验等等,在他的帮助下,陈晓高效精选了自己12年来的优秀折纸作品,并一一完善、提升设计图和步骤图。
作品《卧姿少女》及设计图。
画折图的过程是枯燥的,主要的快乐源泉在于分享。“你有了一个新作品,然后通过折图分享给其他人。看着大家依照设计图做出作品,或者由此发展出新的玩法,非常有成就感。”凭着这个简单的信念,陈晓快速完成了20件作品的折图整理,题材包括动物、幻想造型以及人物类等,最复杂的作品有200多个步骤。
陈晓很清楚,这本书将是他折纸生涯的一个里程碑。如果顺利出版,他在国际折纸圈的地位将会再攀新高,也会获得更多展示自己实力的机会。
终于有一天,尼古拉的好消息再次传来:“Xiao,给我地址,我要给你寄样书过去。”
2019年临近圣诞节的一天,天气有点冷。陈晓刚上班就接到快递电话,他急匆匆跑下楼,果然是梦寐已久的墨香。
20本书,足足有50多斤重。陈晓搬起来,看到身边擦肩而过的人们,他们都不知道眼前这个平平无奇的人刚刚在法国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也不知道折纸大神罗曼·迪亚兹亲自帮他写了序言,他们甚至不知道一张纸居然能折出这么大名堂。
想到这里,陈晓觉得自己在庸常生活中拥有了一个秘密,这个秘密让他涨红脸,让他冒汗珠,让他呼吸局促。
抬头望望云端,陈晓很快恢复平静。“搬着这么重的书,当然脸红心跳出汗了。”他实在不习惯高调,也没学会庆祝。
回到三楼办公室,陈晓只通知了几个圈内朋友“书已到”。倒是有一个圈外铁哥们,虽然完全看不懂折图,依然在自己书柜的最中央辟出一块专属位置,用来“供”陈晓的书,“必须C位支持这位认真执著的哥们!”
陈晓闷笑两声,“过年得带回家,给那些从来搞不懂我干哪行的亲戚们展示一下。”
折纸人的“荒野生存”
不得不说,现代折纸是一项非常小众的创作。国内进入折纸门槛的也就一两千人,活跃度较高的只有一两百人。他们沉醉其中,但并不能因此获得太多收益。
有少量折纸玩家会通过开课教学、出版书籍等方式,获得少量收入。但由于内容创作周期长、受众基数小,因此收益也十分有限。近年来,随着网红产业的兴起,也有人以折纸表演或展示作为自媒体营销,还有人将自己包装成折纸艺术家,依靠运营团队炒作走明星路线获取表演费、出场费,但存在大量剽窃抄袭的版权问题。
陈晓选择的是另一条路。
他一方面将折纸艺术充分融入生活,与实用性生活场景相结合,比如折叠包装盒设计、折叠纸家具、折纸灯罩等。曾经折过的金鱼,被他放入树脂滴胶中,形成水中游动的效果,栩栩如生,温润雅致。甚至除了折叠本身,设计图也可以衍生出不少周边产品。陈晓别出心裁地做过另一款灯罩,将22.5°结构的折纸作品的设计图用塑料材质加工出来,扭转形成不同立面的灯罩,每一节方体的扭转角度也是22.5°。“还可以将设计图做成装饰画,或者T恤图案等,很酷的。”陈晓说。
纸折金鱼放到树脂滴胶中,成为栩栩如生的艺术品。摄影 | 陈晓
另一方面,随着陈晓跟商家和组织的合作越来越多,他的工作室慢慢开发了其他更符合市场需求的纸艺业务,包括有纸雕、纸模型、衍纸、剪纸等。在一贯好口碑的作用下,他和团队伙伴先后参与过湖南卫视、深圳卫视、江苏卫视等多档节目的录制及道具制作,做过大大小小的舞台和橱窗装饰。一些知名品牌的主题展、商业秀等,也向他们伸出合作的橄榄枝。陈晓坦言,与朝九晚五上班的同龄人比,他的收入可能会略高一点,“但目前为止,也没有高太多。”
如同荒野求生,披荆斩棘钻木取火固然辛苦,但只要本事到家,鸟兽鱼虫野果溪泉,甚至带点浪漫的生命狂想曲,总是不会缺货的。
◆中山日报新媒体中心
◆来源:中山画刊
◆编辑:岑文声
◆二审:彭晓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