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里出现“爆爆珠”?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官方提醒
栏目:生态中山 来源:中山+ 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水与海洋生态环境科) 发布:2025-01-21

中山海域发现棕囊藻赤潮

 

 

近期,中山市海域出现大量的气泡状悬浮物,一颗颗黄色的小球成群结队地悬浮在海水中,轻轻一捏还会爆浆,非常像奶茶中Q弹的“爆爆珠”。此外,深圳、东莞、珠海、阳江、广州、香港等多地近岸海域也出现类似状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些“爆爆珠”其实是一种浮游植物——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通常呈现为球形,直径大小不一,小的仅有几微米,大的则可达数厘米。别看它们外形Q弹、可爱,像奶茶里的珍珠,其实可是引发赤潮、危害海洋生态的小小杀手。

 

棕囊藻赤潮为有毒赤潮

 

 

中山市海域位于珠江口,汇集大量陆源物质,在夏季,由于水量充沛,海水磷氮含量低;而到了冬季,水量下降,磷氮含量上升,遇到合适的气温,藻类易大量繁殖,可能出现赤潮的情况。

 

当棕囊藻大量繁殖形成赤潮时,除了影响海水含氧量,含胶质和糖的藻体容易紧紧贴在鱼鳃上,影响鱼的呼吸和摄食,致使鱼类窒息缺氧而死亡。棕囊藻在赤潮期间大量繁殖并死亡后,藻体和藻细胞会腐烂并产生溶血毒素,这些毒素会对水体环境造成破坏,进一步导致鱼类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如果人食用海域内的海产品,还可能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危害。

 

球形棕囊藻赤潮属于自然生态现象,其暴发和消亡存在明显季节性和周期性。赤潮暴发后,很难通过人工方式清除,通常做法是等待其自然消亡。

 

【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提醒】

 

 

 

藻类可能携带很多肉眼无法看见的病菌,容易造成感染或引发过敏等身体不适症状,请勿在赤潮发生区域进行捕捞、游泳等活动,避免与赤潮藻类直接接触。

 

市民朋友如发现疑似赤潮现象,应及时报告自然资源部门或生态环境部门,滨海旅游区和渔业养殖者等涉海单位,须密切关注赤潮动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或避免损失。我们会持续开展跟踪监测,密切关注赤潮发展动态,及时与市民沟通解释,加强科普宣传,让市民充分了解赤潮危害,做好防范。

 


编辑  闫莹莹  二审  黄凡   三审  苏小红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大年初八,开工大吉!
15083人浏览   2025-02-05
推荐 10963人浏览   202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