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这一年③ | 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智慧执法“利剑出鞘”,高效解决环境问题
栏目:生态中山 来源:中山+ 记者 闫莹莹 通讯员 肖欢欢 发布:2025-01-15

监督执法有“精度”,执法练兵有“维度”,柔性执法有“温度”,执法帮扶有“深度”……2024年以来,中山市生态环境局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着力打造生态环境铁军,不断健全执法机制、优化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多维度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有力的执法保障。

在推进智慧执法,对突出违法问题“利剑高悬”,对合规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坚持执法有“温度”的同时,秉持严格执法理念,坚决对恶意违法以及那些已经造成实质性污染的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不仅有力地捍卫了中山市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也让广大市民切实感受到了身边环境的变化。为构建美丽中山、推动中山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树立了积极的典范。

科技治“超”,开启非现场执法新模式

当时我们正是市河涌水质自动监测平台发现的数据异常,迅速排查锁定了这间铜业公司,并派执法人员对该公司进行专项执法检查,检测结果表明该企业规范化排放口的废水中总铜和总锌超标雨水排放口及厂房周边下水道同样存在总铜超标现象。市生态环境局执法工作人员介绍的这起某铜业有限公司违法排放废水案案件初始线索便来源于非现场监管此案件中,涉事企业被法院判决犯污染环境罪、罚500万元,同时需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惩罚性赔偿共362.61万元,该案还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

近年来,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深化智能执法模式,创新推行非现场监管执法,积极发挥“大数据”智慧管理效能,破解“人少事多”、“传统执法方式效率低下”、“干扰企业生产”等环境监管执法难题,不断优化执法方式,助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创新推行非现场监管,全省率先打造国产化“信创智环”平台,优化执法方式,保障生态环境数据安全可控,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同时,推动环境监管和便民利企水平双向提升。此为监测网络点位图。     通讯员供图

利用新一代物联网技术,市生态环境局建成涵盖大气、水、危险废物、重点污染源等全要素的点线面、天空地一体化的立体生态环境监测天网。大气方面共布设9个标准站、300个微观站、31套高空AI251个录像机和502个摄像机;水环境方面共布设25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743路视频监控和22个饮用水水源地高空全方位监控站;危险废物方面共安装1007个高清视频监控,可通过视频连线检查全市1.1万多家经营、产废单位;重点污染源方面共安装1737套在线监控设备和394路视频在线监控,实时监控超470家企业。2021年以来,监测天网共推送超2000条数据异常线索,使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执法从被动接收信息转变为主动发现预警并实现科学应对。

市生态环境局同时打通了70多个国、省、市三级业务系统网络壁垒,汇聚30多亿条10大类数据,形成了广东省内覆盖业务最全的市级生态环境数据资产,打造生态环保“最强大脑”,构建“一企一档”、“企业画像”、“执法风险点”等数据应用,融合人为发现和智能感知问题,系统自动归纳与研判,实现了包括企业服务小闭环(隐患发- 信息推- 现场处- 效果确认)和执法大闭环(问题线索产- 现场执- 执法监- 问题整- 问题关闭)两种闭环,使得监测天网发现的违法线索,可快速、精准地通过智能执法平台推送至执法部门进行处理。正是这个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通过推送数据异常智能分析,助力中山市生态环境局的执法人员查处全省首宗超总量排污案。

在企业内设置点位、放置二维码,企业通过扫描二维码上报自查情况。     文波 摄

在中山市固体废物在线监控管理平台上,利用视频监控、计重设备、卫星定位、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构建起了点、线、面全方位的立体监控网,实现固废全过程实时监控跟踪、倾倒风险排查,违法线索高效获取。自推广危险废物非现场监管以来,1名执法人员1天平均可以检查10家企业,较以往上门检查方式效率提升5倍。同时,为减少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的情形,通过智能执法平台任务合并功能,可将市镇两级“双随机”抽查、专项执法、日常监管检查的重复执法任务合并办理,实现“一巡多查”、“一张清单无遗漏,综合执法查一次”。2024年,通过223次现场执法完成461个执法任务,减少执法出动238次,至少节约执法人员952小时工作时间。

中山市固体废物在线监控管理平台监控展示截图。     通讯员供图

多维度“出击”,开启环境监管效能提升的“多面魔方”

2024年,为守生态环境底线,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更好的适应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多维度执法、多措并举、多点发力,着力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效能,保障着全市人民群众环境权益。

首先是调整执法重心,聚焦“三重”执法,印发《2024年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线索执法计划》。组织开展“三重”执法检查共461家次,发现违法行为174宗,问题发现率达39%,显著高于2023年全市问题发现率1.99%的平均水平;已立案174宗,处罚54宗,处罚金额1035.5万元,涉刑移送公安机关24宗,查封3宗。二是继续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工作(简称“两打”)以及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专项整治,共查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环境违法行为17宗,向公安机关移送“两打”涉嫌犯罪案件8起。

市生态环境局举办以多元化、科技化为特点的中山市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技能竞赛。图为执法人员正在进行执法辅助装备运用模块实操考核。     文波   摄

开展非现场监管执法,提升执法效能市生态环境局依托视频监控系统、在线数据管理平台等非现场监管手段,利用大数据分析,发现多起环境违法案件,提高了监管的精准度和执法效能。其中,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5宗,精准打击环境违法犯罪。例如,通过在线监控系统发现中山市某公司员工篡改监控数据,经现场检查、采样检测等,印证其篡改数据行为,该公司作为重点排污单位,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案件被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再如,通过监控系统发现另一家公司不定期拉软管排出不明液体,经蹲守、检查、采样监测等,发现该公司废水严重超标排放,对其发出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并进行复查,该公司已拆除排污口附近多余管道,案件也被移送公安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市生态环境局在全市推行专案制度,集中力量查办案件2023年印发《中山市生态环境局专案查办工作规定》,抽调执法尖兵成立专案组,办案成效显著,2024年对工作规定进行修订,进一步完善制度指导专案工作;二是结合“三重”执法情况和重点问题线索,2024年成立4个专案小组,组成人员涵盖执法科、相关业务科室及镇街执法人员,聚焦洗水企业“厂中厂”问题专案、逃避监管排放污染物问题专案、水环境违法线索专案以及辐射类违法线索专案。专案组以问题为导向,认真分析案件办理细节,深入分析可疑地方,最终发现涉嫌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以科技为支撑,综合运用在线监控、无人机(船)巡查、走航监测、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依托非现场监管系统和“智慧环保”平台,提升监督执法的精细化、科学化,2024年专案组已对28家涉嫌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进行立案查处。

2024年,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持续坚持严的主基调,构建起点(专案查办) - 线(专项行动) - (“双随机”抽查)三位一体的监管执法体系。全市现场检查出动执法人员达51022人次,检查企业22266家次。期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739宗,下达责改通知书688份,对41家违法排污企业实施查封扣押,下达处罚决定534宗,处罚金额7613.83万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136宗,有179宗通过道歉承诺从轻处罚,减少罚款1488.48万元,267宗免于处罚。

市生态环境局针对社会关注度高、侵害群众权益及影响恶劣的环境违法行为,始终保持严打态势,一查到底,绝不手软。同时,强化与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打击环境违法犯罪的强大合力,确保环境执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此外,中山市生态环境局还注重加强环境执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同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引导企业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共同推动中山市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在未来的工作中,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强化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创新执法模式,提升执法效能,为中山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同时,也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共同营造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


编辑   闫莹莹  二审  黄凡  三审  陈浩勤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大年初八,开工大吉!
15083人浏览   2025-02-05
推荐 10976人浏览   202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