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旭日||广式煲仔饭(实力/散文)
栏目:城管执法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谭旭日 发布:2023-10-24

广式煲仔饭

在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有一间不起眼的煲仔饭,不亚于一个人在白坭镇行走,不知道白坭的民间隐藏着如此美味的白坭本土晒制的腊味有多正宗。

好比在三水区西南街道,不去三兴路的粤全食吃一煲广式煲仔饭,不亚于一个人在三水行走多年,不知道三水的美食江湖有多辽阔。

来不及思考这几家广式煲仔饭的前世今生,一碗煲仔饭竟然是三水人,乃至岭南人对传统腊制美食的最美记忆。秋风起,晒腊味。特别是寒冬一到,腊味晒好了,村村户户的屋头,晒架上,挂满了腊肉、腊肠、腊鸭、腊鸡、腊鱼。每当这时候,去煲仔饭点一煲腊味煲仔饭,加一碗玉米大骨汤,或者其他滋润例汤,便足以让吃货们满足地发出赞叹。

兴许是个人喜欢吧,我偏爱广式腊味合蒸煲仔饭。喜欢腊肉、腊肠、腊鸭这三样传统组合。我认为这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传统煲仔饭,简直是广式煲仔饭之杰作。那日,我在白坭邓坑村的煲仔饭店子里和同事一起去叙旧,顺道到炉火灶边偷学。只见店家先将洗干净且浸泡好的大米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接着在大米中加入少许油,拌匀。盖上盖将米饭煮至八成熟,再将处理好的切片腊肠、腊肉、腊鸭一起放入砂锅中,继续煮至全熟后拌匀。油菜洗净,另煮一锅水,水沸后加入少许盐和色拉油,放入油菜氽烫一分钟,捞出备用。接下来,将老抽、生抽、芝麻香油、少许白糖混合调成味汁,淋在蒸熟的煲仔饭上,放上氽烫过的油菜即可。出锅时,撒上葱花或香菜即可端上桌。

至于腊味饭、香菇滑鸡饭、梅菜肉饼饭等,除了有些要加工外,其他制作技艺大抵差不多。最大的喜好,莫过于砂锅煮饭火候控制得好,一旦焦香,锅底的一层锅巴,吃起来最香。尤其是趁热,用勺子望锅底边一转,整块锅巴即出来。若是打散锅巴,细嚼起来,入口绵香,颗颗米饭都爆香。

据本土老人讲,煲仔饭这道美食的历史有近两千年发展。为周代八珍中的一道美味,当时不是用大米而是用黄米制作。到了唐代,煲仔饭更有一个别致的名称“御黄王母饭”,是编缕(肉丝)卵脂(蛋)盖饭面表而做,味道更是出其不意。20世纪30年代,煲仔饭出现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后,就瞬间成为风靡珠三角的美味。佛山等地也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出现,并日益盛行。

在三水,两个煲仔饭店值得推崇,一个是云秀山西甲广场侧面的,那是家老店;另一家,则三兴路的粤全食相对又不同,把更多新型菜式,融合更多的创新,将海鲜、鲍鱼、海参、凤爪,还有其他美食等融合在一起,使客人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在餐食的搭配上,似乎更讲究养生之道。在配餐上的养生汤,以及去火的汤,让更多食客有了心仪的选择。

在当下快餐文化遍地的时代,煲仔饭成了新一派岭南餐饮的特色。很多食客选择来这里就餐,一定喜欢那种慢生活的姿态。因为你不必考虑其纷繁的制作过程,只为寻求一份美好。而美好的东西,总是需要一个过程,到等待,再到得到。这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更希望在这种慢生活的节拍中,寻求一种心灵的治愈。

在三兴路的粤全食,无论是岭南本土人,还是湖南、四川、贵州、湖北、江西及东北人,都各自对煲仔饭充满敬畏。而不管是吃辣的,吃麻的,还是吃甜的,桌子上面也好,或者店铺的某个柜台也好,总会摆放这各式各样的辣椒酱、老干妈、豆瓣酱、大豆酱,还有青椒圈红辣椒圈,可以自由发挥调整你的口味。

唯有煲仔饭的灵魂不变,秘制酱油秘方不变,不寡淡无风味,不喧宾夺主,盖过米饭的香味和配菜的原味。那销魂的饭焦,油亮亮的一片,金黄的色泽由里及外,在腊味的混合食物香中,香脆又弹牙,那煲仔带出的氤氲锅气,好似乎冒着火一样浓烈的气息,让你欲罢不能,又火急火燎地巴望着干等几分钟。

那一刻,你所有的等待都值得。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题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