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位于火炬区兴业路上的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火炬职院)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往常一样忙碌。
这里对中山市光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山市光大光学仪器有限公董事长张有良来说是最熟悉不过了。光大光学曾在这里进行了长达8年的孵化,如今,公司形成了以中山为总部、旗下拥有5家公司的集团化发展模式,覆盖激光投影、手机镜片、人脸识别等光学所有业务,成为粤港湾大湾区棱镜、透镜领域规模前十、技术前三的高新技术企业。
孵化出一批优秀光学企业
1995年,张有良来到中山打工,后因机缘巧合进入光学行业,并在2005年手持十几万元创办了光大光学。张有良回忆,公司最初设在火炬区江尾头市场二楼,面积约300平方米。2008年,公司入驻火炬职院成为第一家校企合作单位。谈起孵化的岁月,张有良感慨良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实体行业遭遇海啸。这对尚且稚嫩无应对风险能力的光大光学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2008年年底,光大光学顶住损失十万元的搬迁费用,毅然迁址到火炬职院入孵,并展开校企合作。
随着光学入孵企业增多,2010年前后,火炬职院顺势而为,组建光电工程系、牵头成立中山市光学学会,服务园区光学初创企业,光大光学等一批企业也从学校内搬至实训园区进入“加速期”。据了解,生产性实训校区由火炬区管委会牵头,通过多种模式,与区属国有企业共建,由学院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引入对口企业。生产性实训校区建筑面积达到14万平方米,能提供1500多个生产性岗位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和真实项目的训练。
2012年5月,中山市光维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进驻火炬职院实训楼。董事长饶龙军回忆,最初,公司设在实训楼19栋,面积1400多平方米,实训楼里还有10余家类似他们那样的光电企业。2014年,光维光电在实训楼的面积扩大至3000多平方米,2018年搬到火炬区一处上万平方米的新厂房加快发展。
弘景光电、东洋工业、奥多特光学、优度光学等一批企业也有着类似的经历,如今,这些企业都搬出了实训楼,实现更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0余年来,火炬职院已孵化出5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上市公司,还有20余家中小企业正在孵化培育之中,其中大多数为光学企业。完成孵化的企业已在学校周边方圆十公里范围内布局,并与学院保持着深度产学研合作关系。
一条街就是一个超级孵化器
以光电产业为例,2010年随着专业的设立和孵化企业的逐渐成长,学校光电工程系及各光学企业一起整体搬迁至实训校区A栋,形成了“工学结合、厂系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与企业共同发展壮大。不仅仅是孵化单个企业,而是建立一条完善的产业链,这条链对企业有着越来越强的磁吸力。
火炬职院在已有省级光机电技术创新平台基础上,光电工程系先后申报建设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光学工程技术和产品检测服务平台”、中山市光学零部件加工与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山市装备研究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建成先进光学产品设计研发中心、先进光学模具制造中心、先进光学产品检测中心、光学人才培训与技术交流平台,中山市光学学会为信息共享平台,提升了中小型光学制造企业的新产品研发能力、技术水平、承接大型工程任务能力、抗风险承受能力、企业创新能力。
火炬区兴业路连着创业路,长达好几公里,在这条创业街两旁有着20多栋兴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旧厂房,背靠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它们变身超级“孵化器”,一批光电、装备优秀企业相继从这条街孵化出来,并成长为行业的龙头。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谭华健
◆图+3/记者 夏升权
◆编辑:汪佳
◆二审:曾淑花
◆三审:吴森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