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对中山人才集聚利好几何?最新研究报告指出→
栏目:气象 来源: 记者 王帆 发布:2024-04-22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近日,2024年中山市第十一届人才节系列子活动之一——“探秘中山智造”粤港澳大湾区学子进新区活动在中山国际人才港启动。

活动中,在中山市委组织部指导下,中山翠亨新区人才发展研究院(中山国际人才港服务中心)发布《深中通道通车对中山人才及产业的影响》研究报告。报告通过模拟计算与线下走访的方式,综合评估深中通道通车带来的利好及影响。

据悉,报告围绕产业和人口流动规律、中山市重点产业人才竞争力、中山人才政策等方面内容,结合深中“六个一体化”等重点,对中山人才工作提出了系列建议,对中山人才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深中通道通车对中山人才及产业的影响》研究报告发布现场。 记者 缪晓剑 摄

中山在城市人才吸引力榜单排名持续上升

报告指出,深中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内部融合发展的标志性工程之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要求湾区内各城市各展所长、各取所需、协同发展。与湾区其他城市尤其是广州、深圳两大核心城市相比,中山具有要素成本低、人口密度低、未来价值洼地三大优势。

此外,近年来中山市在城市人才吸引力榜单上排名持续上升,从2019年排名全国37,提升至2022年的全国33。尤其在95后人群吸引力上体现明显,2023年中山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全国25。中山的吸引力具体体现在创新方面,每万人专利授权数量中山排名全国第4;文娱方面,每百万人电影院数量中山排名全国第9,可见年轻人在中山真正能实现乐业、安居。

报告显示,翠亨新区是中山的人才建设高地,对人才的“磁力”不断增强。今年3月28日,第十一届中山人才节开幕式上,翠亨新区马鞍岛被正式命名为中山国际人才岛,发布15条专属支持政策,进一步优化翠亨新区的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

航拍翠亨新区。 记者 缪晓剑 摄

中山“1小时等时圈”覆盖人口猛增

本次报告引用了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以及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关于交通网络的可达性评估模型,评估人口覆盖度指数、经济潜能指数和可达性变化均衡指数。

其中,人口覆盖度指数是计算评价地区加权平均旅行时间为1小时或2小时的等时圈所覆盖的人口,各城市不同等时圈内的人口数量越多,其辐射集聚功能表现越强。

报告显示,深中通道建设后中山市人口覆盖度增长率为湾区各市最高,其1小时等时圈内人口增长超30%,覆盖人口增长超一千三百万人,从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中排名第四跃升至榜首,超越广州、深圳以及东莞。

报告分析,中山夺下榜首的原因是广州与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人口两极,由于距离原因未能有效实现两城1小时等时圈覆盖人群的重叠,而中山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能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有效辐射广深两城的人口密集区域。1小时等时圈覆盖人口的增长说明人才在中山落户,将有更多跨城工作与生活的可选项。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深中通道通车后,中山国际人才岛将与深圳形成“半小时经济圈”,开启与深圳的同城化进程,对珠江口东岸人才形成吸引极核。

深中通道。 记者 缪晓剑 摄

推动深中协同引育人才    

报告从深中一体化的角度,对中山人才工作提出了建议。

报告指出,2022年4月,中山市委组织部、中山市委宣传部、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中山市科学技术局、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中山市农业农村局、中山市卫生健康局等9个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山市新时代人才高质量发展二十三条》(以下简称二十三条)。相比2020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人才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的具体措施》(又称二十四条),二十三条政策一方面继承了其设立人才医疗咨询服务中心、实施企业举荐高层次人才制度等创新举措,另一方面又针对原有的紧缺高层次人才体系进行了调整,将全职工作人才的支持分为两类,分别是对特聘人才给予重点支持和对青年后备人才给予基础支持。

二十三条中,特聘人才分了七大领域,由工信、科技、卫健、教体、宣传、农业、人社部门分别在企业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卫生健康、教育体育、宣传文化、农业农村和其他综合领域评定,在周边城市中凸显门类齐全。

二十三条特别提出要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完善港澳人才在中山创新创业支持政策。落实“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战略,探索与周边城市高层次人才、高技能领军人才资格互认、服务互通的有效路径。深中通道通车后,二十三条人才新政效能将进一步提升,能更好服务湾区人才,促进深中一体化,协同引育人才。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朱晖  三审 向才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AI+LIFE HACKS丨People enjoy May Day holiday in ZS
原创 13774人浏览   2024-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