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跃伶仃洋丨《龙腾伶仃洋——深中通道建设纪实》新书发布
栏目:乡村振兴 来源:中山+ 记者 谭桂华 发布:2024-06-20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6月20日,在深中通道进入通车“倒计时”的特殊节点,由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指导、广东人民出版社和中山日报社主办的长篇报告文学《龙腾伶仃洋——深中通道建设纪实》新书发布暨座谈交流会在广东文学馆举行。

6月20日,《龙腾伶仃洋——深中通道建设纪实》新书发布暨座谈交流会在广东文学馆举行。 记者 刘万杰 摄

《龙腾伶仃洋——深中通道建设纪实》一书是中山市委宣传部聚焦深中通道建设这一重大现实题材、精心策划出品的文学作品,由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春雷担纲创作。

《龙腾伶仃洋——深中通道建设纪实》新书首发。 记者 刘万杰 摄

全书将深中通道这一庞大复杂的工程划分为若干板块,以时间为基本脉络,以深入浅出的语言,让读者清晰了解到这项国家重大工程如何被一步一步建造出来。同时,该书深度塑造新时代建设者群像,浓墨重彩地向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建设者和劳动者致敬。

新书首发。 记者 刘万杰 摄
赠书仪式。 记者 刘万杰 摄

新书揭幕和赠书仪式后,李春雷畅谈了创作该书的体会。他表示,深中通道东端起自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西端落在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中间横跨文天祥口中悲壮的伶仃洋。对于粤港澳大湾区而言,深中通道解锁的不只是时间,而是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深度融通。“深中通道建设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是‘大国工匠’的楷模,这正是当下最精彩的中国故事。”李春雷说,在创作过程中,他力图扎根于深中通道建设的方方面面,站在人类文明和国家战略的高度,深度书写项目建设中的英雄谱和多元现实意义。

李春雷谈创作体会。 记者 刘万杰 摄

座谈会现场,与会专家围绕《龙腾伶仃洋——深中通道建设纪实》的文本解读、文学价值与社会意义等,从不同角度对该书进行了评析。他们认为,《龙腾伶仃洋——深中通道建设纪实》一书融入了作家敏锐的视角、细腻真实的情感,恰到好处地呈现出深中通道建设的方方面面,摹画出建设者们感人肺腑的群体形象,充分体现出纪实文学反映记录现实生活与历史事件并赋予深度与价值的特点。

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作家协会兼职副主席杨黎光。 记者 刘万杰 摄

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作家协会兼职副主席杨黎光多次书写过中山,他认为中山人杰地灵,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颗“明珠”。《龙腾伶仃洋——深中通道建设纪实》一书饱含着作者采访创作的辛勤汗水,记录了深中通道这项世纪工程的大量建设细节,文风扎实,具有很强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陈启文。 记者  刘万杰 摄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陈启文表示,该书是对深中通道的深度书写,作者纵横捭阖,各种场景转换自如,处处饱含着真切的生命体验和情感。他认为,要表现深中通道这一世纪工程,只有宏大叙事方能承载。作者把他在报告文学创作方面的优势融入这次宏大叙事,让我们品读到了报告文学应有的语言之美、精致而丰润的细节、独到的审美眼光,以及在字里行间时时闪烁的智性之光。

暨南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贺仲明。 记者 刘万杰 摄

暨南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贺仲明认为,作者保持了对报告文学一贯的诗性特征,体现出对书写对象的强烈感情。这既是对建设者的敬重,也是对祖国发展和事业的热爱。作品内容朴实,不事浮华,具有真挚感人的力量。这一书写的背后,是强烈的人文关怀,也是文学的本质精神。

广东省文联副秘书长、创作研究部主任,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梁少锋。  记者 刘万杰 摄

广东省文联副秘书长、创作研究部主任,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梁少锋表示,本书对深中通道建设的时代背景、现实意义、重大影响等,进行了条分缕析的叙说。作者很好地平衡了题材的真实性与表达的艺术性,将客观事实准确地转化为文字叙述,叙事精雕细刻,感情真挚动人,文笔平实有力,书中所记述的工程细节有滋有味、人物有血有肉,对数据的运用也恰到好处,是一部和平时代对平凡英雄的致敬之作。

另悉,6月21日至22日,广东省人民出版社、中山市作家协会等将在中山组织多场新书分享活动。结合正在开展的“龙腾香山恰少年 文艺名家进校园”系列活动,作者李春雷将与中山学子面对面分享,共同感受深中通道建设背后的科技力量和动人故事。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陈彦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